诚信是做人之本。
在互联网电商诞生之初,其实就是一种基于双方信任的跨越时空的交易,后来才有了确保双方权益的交易工具,可即便如此,信任也是电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存在。

以服装7天无理由退货为例,消费者在申请这项权益之前,是需要基于诚信考虑三点的:
1、从签收商品第二天开始算,7天之内提出申请,并尽量将申请日期提前一点;
2、可以试穿,但不要穿着衣服外出活动,以免污染和损坏衣服;
3、申请退货的前提是不能影响二次销售。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开始利用这项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做一些缺乏诚信的事情,明明是穿过衣服,甚至弄脏了衣服,仍然坚持退货,但由于影响二次销售的标准存在判定分歧,平台一般都会让商家担责,这让商家苦不堪言,而且这种趋势似乎在愈演愈烈。

近日,某高校一名女生购买了江苏黄先生店铺的一件情趣内衣,随后选择了退货,但黄先生收到货后发现衣服明显是被穿过了,而且痕迹明显,于是在网络上吐槽:
穿成这样还卖给谁呢?只能将衣服销毁处理!

不过此事的最新后续来了!
由于黄先生公开了学校名称,事件在引发热议后,黄先生表示该女生已经找客服退了差价,货款退回来了,事情算是圆满解决了,他也将视频删除了,但这件事造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一方面,情趣内衣是特殊商品,消费者应该有最基本的自觉性,既然正儿八经穿过了,而且明知道退回去就是作废,为什么要让商家承担损失呢?
另外一方面,诚信做人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权益的同时,也应该自觉维护公平交易的原则,不能试图钻规则的空子,否则走上社会怎么办?即便是再优秀的人才,也将会变得一无是处。

恶心一幕又上演!
山东一位店主吐槽,湖南某学校几十名女生在他店铺购买了40件演出服,没想到这些女生用完衣服后都选择了退货退款。
最让店主无法接受的是,部分演出服明显弄脏了,没办法进行二次销售,接单的时候就知道可能有问题,设置了三个标签,没想到还是预想成真。

不过好在事件公开后,学校方面很大气,决定兜底,虽然是学生的个人行为,老师也没有参与,但学校确实有教育责任,于是学校给店主支付了一笔保证金,等学生退还货款后多退少补。
目前,学生正在陆续退款,商家也重新将衣服发给学校。

看似问题解决了,学生的不当行为学校可以教育,但社会上的谁来教育呢?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一个现象,有人穿着带吊牌的衣服在外面活动,这是没看到吊牌还是有意而为之呢?

而且这并非是独立事件,即便是在拥挤的地铁车厢内,也有人公开穿着带吊牌的衣服,如果说这是试穿,能说得过去吗?

但事实上,这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做,每天穿的衣服不重样,吊牌也从不拿掉,以至于有人误解:
这是不是正在流行的时尚风潮?

其实,这都是诚信缺失和钻了无理由退货的空子,商家怎么办?他们的利益谁来保护?
据说,现在已经有不少电商卖家开始在衣服上悬挂巨型吊牌,和A4纸一样大,甚至选用质地坚硬的材料,悬挂在衣服明显的位置,以此来应对少数人穿7天就退货的现象。

可以说这是商家的无奈之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诚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特殊商品和普通商品的试穿、试用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伦理要求,这种要求需要消费者自觉形成,以不对他人的利益造成影响为宜。
大家觉得呢?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