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家长宁可鸡娃 也不愿意接受自己和孩子的平凡?

作为成年人,再想获得层次上的突飞猛进,已经非常困难了,能力、努力以及一定机遇和人脉,大多数普通人都不具备。

但将资源和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有着她们认为的更可能的成功捷径,我们以及我们父母这代人,已经足够体会到学历带来的人生变化,因此对于孩子培养的执念,也就源于自我期望值的延续。

相比于自身努力改变现有的位置,将资源投注到孩子身上,看似有着更大的可能,很多家长自己吃不了学习的辛苦,感觉到自己现在的位置,都源于当初的不努力,却希望孩子能吃学习的辛苦,并简单的将学习等同于投入度。

身高相貌的差距,体能的差距,这些都是直观可见,但思维能力的差距,并不直观可见,而对于思维能力的认知,又与家长本身的视角有关,当初考不上高中的家长,越认为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高中,只是贪玩不努力,而不是源于学习力不足所形成的差距。

因此鸡娃也就成为普遍的现象,当初学习一般的,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其实是学不会),还是当年鸡娃获得红利,但却需要子女来巩固所在位置的,往往是鸡娃的主力。

大多数鸡娃的着眼点,会越来越专注眼前,而缺乏长期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鸡鸡娃孩子的家长,大多本身也不具备太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应的,什么样的家长会不鸡娃(相比于鸡娃少数派存在)?

第一类当年凭借思维能力学习的学霸,她们认知到教育规律的本质,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引导,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当然她们孩子,大概率有着聪明的基因。

第二类是没有太多念想的父母,没有实力去鸡娃,也自知鸡娃不过能够接受孩子的平庸,选择顺其自然,这样的孩子反而有可能给她们意外惊喜,即使学习上表现平平,但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及较低的期望值能够放低姿态,不会高不成低不就。

第三类是不需要鸡娃,家里有实力有关系,她们随便水个学历,都相比985、211毕业生有着更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育儿   平凡   家长   孩子   差距   期望值   当初   直观   认知   人脉   当年   辛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