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口同声】百味齐鲁:地标美食里的文化自信与时代新章

近日,山东省商务厅正式发布“2025山东省地标美食”名单,100款承载着齐鲁大地烟火气的美食,从网络投票的“人气比拼”到专家评审的“技艺把关”,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齐鲁大地的“美食名片”。这场由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全民共评的美食盛宴,折射出山东在服务消费升级与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双重探索。

美食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每一道地标美食的背后,都镌刻着当地人的集体记忆。济南的葱烧海参,以海味与葱香的完美融合,延续着鲁菜“食不厌精”的匠心;莱芜香肠的醇厚咸香,承载着鲁中山区百姓“冬藏春食”的生活智慧;烟台蓬莱小面的细如银丝,则暗含着胶东渔民“靠海吃海”的生存哲学。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文化认同的纽带。当游客在济南老街品尝把子肉时,他们咀嚼的不仅是肥而不腻的酱香,更是“泉城”百姓“深夜食堂”的烟火温情;当食客在枣庄辣子鸡里寻觅螺丝椒的辛辣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味蕾的刺激,更是鲁南人“无辣不欢”的豪爽性格。地标美食的评选,让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符号得以系统梳理,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情感桥梁。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美食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引擎。山东省商务厅此次评选活动,恰逢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省政府相关措施落地实施的关键节点,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通过打造地标美食IP,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推动餐饮消费提质扩容。数据显示,济南入选的10款美食中,既有葱烧海参、九转大肠等传统鲁菜,也有把子肉、甜沫等市井小吃,这种“高端与亲民并存”的布局,既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又通过“美食+文旅”的融合模式,吸引游客“为一顿饭赴一座城”。以临沂炒鸡产业为例,其年消耗量已超2亿只,带动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地标美食的产业化发展,不仅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更让“好客山东”的品牌从“印象”走向“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入选的100款美食中,不乏周村烧饼、隆盛糕点等非遗项目。这些传承数百年的技艺,在当代消费语境下正经历着创造性转化。周村烧饼以“薄、香、脆、酥”著称,其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而隆盛糕点的蜜三刀,则通过改良糖浆配方,让传统甜点更符合现代健康理念。非遗美食的“破圈”,得益于评选活动对“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双重考量:一方面,通过专家评审确保技艺的纯粹性;另一方面,借助网络投票倾听市场声音,让非遗美食既“守得住经典”,又“当得了网红”。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正是山东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它不拒绝变化,但始终坚守文化的根脉;它拥抱市场,但从不妥协于品质的底线。

当100款美食串联起从泰山到黄海、从孔孟故里到水浒故地的地理版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张“美食地图”,更是一幅“文化长卷”。随着“地标美食”品牌的持续打造,齐鲁大地的百味故事必将飘向更远的地方。当更多人通过味觉感知山东、爱上山东,齐鲁大地的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也必将在这场“舌尖上的盛宴”中,书写新的篇章。(今日头条·轻舟dd)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美食   齐鲁   地标   自信   时代   文化   齐鲁大地   山东   隆盛   技艺   山东省   济南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