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到,中老年人这5件事一定要盯紧


寒露一到,昼夜温差能差10℃以上,冷空气也开始“发力”,中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弱,可得把这几件事放在心上。

穿衣别“凑活”,重点护好3个部位

别觉得“春捂秋冻”就硬扛,寒露的“冻”是带着寒气的,尤其要护好容易受凉的地方:

- 脖子:颈椎受凉容易头晕、肩膀疼,出门围个薄围巾,选棉质或羊毛的,软和不勒脖子。

- 腰腹:肚子和后腰是脾胃、肾脏的“所在地”,穿个带护腰的马甲,或者贴身穿件薄秋衣,避免寒气从肚脐钻进身体,不然容易拉肚子、腰沉。

- 脚踝:老话讲“寒从脚起”,脚踝皮薄血管多,光脚穿拖鞋、露脚踝的裤子都别来了,换成带绒的软底鞋,袜子选纯棉的,吸汗还暖脚。

穿衣遵循“洋葱式穿搭”,里面穿透气的秋衣,中间套件针织衫,外面搭个防风外套,热了能脱,冷了能加,比穿一件厚棉袄灵活多了。

吃对不瞎补,养脾胃、润秋燥是关键

寒露后空气干,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弱,别跟风吃大补的炖肉,先把“润燥”和“护脾胃”做好:

- 多吃“润”的食物:梨、银耳、百合、萝卜这些都合适,比如早上煮碗银耳百合粥,软糯好消化;下午啃个蒸梨,比生吃凉性小,还能缓解口干、咳嗽。

- 少碰“寒”和“辣”:冰饮、凉菜直接划掉,辣椒、花椒吃多了会加重秋燥,容易嗓子疼;海鲜、螃蟹这类寒性食物,偶尔尝一两口行,别一次吃太多,避免拉肚子。

- 适当加“温”但别过补:可以吃点山药、南瓜、栗子,健脾养胃;想补气血的话,用少量红枣、桂圆煮水,别放太多,不然容易上火。

锻炼别“逞强”,选对时间和强度

天冷了不爱动不行,但瞎动更危险,尤其是有高血压、关节炎的长辈:

- 挑对时间:早上别太早出门,7点后太阳出来、雾气散了再锻炼,不然冷空气刺激血管,容易头晕;傍晚5点到6点最合适,温度不低,还能避开下班高峰。

- 选对项目:别做剧烈运动,散步、打太极、跳轻柔的广场舞就行,每次30分钟左右,累了就歇,别硬撑着“达标”。

- 注意热身:出门先在楼道里活动5分钟,伸伸胳膊、转转腰、踢踢腿,让身体热起来再出门,不然关节一冷,容易拉伤、疼得厉害。

住得舒服,避开“隐形寒气”

家里是“保暖主战场”,这些细节别忽略:

- 睡觉别开窗:就算白天再热,晚上睡觉也得关窗,尤其别让头和脚对着风口,实在闷就开个小缝,或者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40%-60%,不然早上起来嗓子干得疼。

- 床垫别太软:中老年人腰不好,太软的床垫会让腰没支撑,睡醒浑身酸,选稍微硬点的,或者在软床垫上垫个硬棕垫。

- 别久坐凉凳:沙发、椅子上可以铺个薄棉垫,尤其是金属、塑料材质的家具,坐久了寒气会从屁股钻进身体,容易腰凉。

情绪和身体“同养”,别让“悲秋”找上门

寒露后树叶落、天色暗,中老年人容易觉得没精神、心情低落,这其实是“秋悲”,跟光照减少有关:

- 多晒晒太阳:上午10点、下午3点阳光最暖,出门晒20分钟,后背、胳膊都晒晒,能促进钙吸收,还能让人精神点。

- 找事“忙活”:跟老伙计下下棋、跳跳舞,或者在家种种花、做做饭,让自己有事干,别一个人闷着瞎想。

- 多跟家人聊:要是觉得心里闷,就跟儿女、老伴说说,别憋在心里,聊聊天、散散步,心情自然就顺了。

最后提醒一句:寒露后血压、血糖容易波动,有慢性病的长辈,每天记得测一测,要是头晕、心慌、关节疼得厉害,别硬扛,赶紧去看医生,身体舒服比啥都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养生   寒露   中老年人   身体   寒气   脾胃   脚踝   头晕   银耳   冷空气   床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