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电话打到北京,不认错也不归还中企管理权,中方回应了3句话

10月21日,荷兰政府亲自拨通了北京的电话,想就安世半导体的问题“谈谈合作”。

但让人意外的是,电话打过来了,态度却没多大松动。既不认错,也没有打算把本属于中国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还回来。面对这样的“不松口”,中方只说了三句话,言简意赅,却说到了点子上。

这场围绕芯片企业展开的拉锯战,不再只是商业纠纷那么简单,背后压着的是产业链安全、国家博弈,甚至还有一点看不见的政治算盘。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卡雷曼斯

谁动了安世半导体?这事从一开始就不只是生意

安世半导体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搞新能源车的,几乎是“基础配置”。它做的是功率芯片,简单说就是车上用来控制电流、电压运行的核心零件。没有它,电动车跑不动,发动机也启动不了。

可以说,这是一家撑着全球车用芯片供应链的关键企业。

2019年,中国的闻泰科技通过正规收购程序,把这家公司纳入了自己的体系,成为控股方。这笔交易当时公开透明,经过了多国审批,谁也没说有问题。但四年后,风向突然变了。

到了2025年9月,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冻结公司的资产,并直接把中方派出的管理团队替换掉。没有协商,没有警告,一纸行政命令就让企业易主。

这种做法,让人不免想起之前一些国家以“安全”名义打压外资的套路,不论有没有依据,先下手为强。

短短几天后,中国商务系统就发布了出口限制,具体针对的是安世在中国生产的部分核心产品。换句话说,你不让我管公司,我就不让你拿走这些关键零件。

这个动作不只是反制,更是对全球产业链传递了一个信号:别把正常商业行为变成政治工具,这个底线动不得。

三句话回应背后,是合作态度,更是规则底线

荷兰这边电话打过去,态度模糊;中国这边回应得不多,但句句有分量。中方代表在通话中明确表达了三点,虽然篇幅不长,但把立场、态度和底线都说清楚了。

中国一直重视中荷之间的经贸关系,不排斥合作,也不愿意因为一件事就把双边关系搞僵。中国一贯是愿意坐下来谈事的,不管问题多复杂,先把沟通的大门敞开,这点态度没变。

荷兰这次的做法,已经影响到了全球的生产链稳定,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安世半导体的产品遍布全球汽车工厂,很多欧洲车企都在用它的芯片。

一旦中方管理层被排除,公司运作就会出问题,产品出货也会受影响,这不是你荷兰一家能承受的后果,整个欧洲的产业链都可能受波及。

中方说,希望荷兰方面能尊重合同、讲规矩、守法律,尽快把事情处理好。不讲情绪,也不搞对抗,就说一个最根本的原则:买卖做得明明白白,不能说翻脸就翻脸。

合同签了、钱付了、审批过了,怎么能因为政治风向变了,就把企业控制权收回去?这不是市场经济该有的样子。

这三句话,既展现了中方愿意沟通的姿态,也划出了不能碰的红线,合作没问题,但要在平等、公正的前提下谈,如果谁都可以动用“安全”这张万能牌,那以后谁还敢在你国家投资?

芯片断供的后果,欧洲车厂已经开始“感冒”

这事看起来是中荷之间的争议,但其实已经开始波及更广。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出口受限,欧洲那边的组装厂就开始“缺货”。

德国大众最近已经放话,说他们芯片库存可能撑不过三周;宝马的新能源车线也在减产;奔驰甚至开始停掉部分车型的生产计划。

欧洲汽车工业的生产模式是“准时制”,也就是哪天装配啥零件,按小时计算。芯片这种高频使用的零件,一旦中断,整个流水线就得停,目前看来,安世的断供已经不是“可能”,而是“正在发生”。

更麻烦的是,替代安世的供应商不是那么好找。台湾地区一些厂商虽然接到了临时订单,但产能跟不上,交期也不稳定。

而且,车规芯片对可靠性要求极高,认证周期长,没法说用谁的就用谁的。不是换件那么简单,是整个系统都得重新测试。

这也说明了一点: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合作和稳定,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影响的是上下游一整片。

中国不光是全球芯片的重要生产地,还有大量封装测试和中游制造能力,是全球产业链的“压舱石”。当这块石头被动摇,全球都会“晃一晃”。

法律走程序,外交不松口,中方应对有节有度

面对这样的“突然袭击”,中方没有急着翻脸,也没有一味强硬,而是分线操作,有理有据。

闻泰科技已经准备通过国际仲裁来捍卫自身权益,根据中荷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中国企业可以在遭遇“不公待遇”时提起法律诉讼。这不是喊口号,而是真刀真枪走程序。

外交通道也没断,中方不仅和荷兰方面保持了通话联系,还与欧盟层面展开沟通,希望整个欧盟对这种“打破契约”的行为能有所认知,别默许这种先例被放大。毕竟,今天是安世,明天可能就轮到其他国家的企业遭殃。

这种处理节奏,既不激化矛盾,又不放弃底线,是典型的中国式操作方式。看得出,中方并不是要通过一场冲突来“争个面子”,而是更看重事情怎么收场、规则怎么维持。

这场争端的本质,其实就是在考验国际社会还能不能遵循最基本的市场逻辑。如果连合法收购都不被保障,那全球投资环境也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可预测性。

中国这次不仅是为自己维权,更是在为全球投资者争取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

安世半导体的仓库还在运转,只是出货的频率明显慢了下来;欧洲的汽车厂产线还在转,但工人们都知道,芯片耗完那天就是停工的开始。

这场看似“公司纠纷”的事件,实则暴露出国际商业环境中越来越突出的政治干预。中方三句话,背后藏着的不只是对一家公司命运的关心,更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坚持。

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让步,规则也不是谁说了算。这一次,中国没有高声呐喊,却用行动告诉世界:契约该守,底线不能破。

信息来源:

商务部部长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来源:央视新闻 | 2025年10月22日 08: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科技   荷兰   管理权   中方   北京   电话   中国   芯片   欧洲   全球   产业链   半导体   底线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