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的公交车和十年前的公交车运营模式已经彻底变了。街上能看到的公交车越来越少,坐公交车的人也变得极为稀疏,还有很多公交车甚至开始改行送货了。
实际上这些年公交车行业的生存现状越来越堪忧,某些城市的公交车一年亏损超4000万,全国的公交车都已经陷入了“关停潮”,现在的公交车,已经开始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对此很多人就开始疑惑,公交车的处境如此艰难,日后会不会彻底消失呢?
大家如果乘坐公交就会发现,现在的公交车,相比于十多年前,乘坐的人变少了,公交车赶来的趟数也变少了。以往那种同时间四五趟的公交车来到站点,让你不知道上哪一辆公交车的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了。
更为离奇的是,很多公交车甚至开始“不务正业”了,好好的公交车,不去拉人,改去拉货了。就比如南京的公交,开始和快递深度合作,建立了中国首个“公交+快递”的合作模式。
南京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在晚上明明已经过了公交车的运行时间,却依旧有公交车在道路上行驶,只不过他们运的不是人,是快递。
实际上这并非公交行业想要拓宽自己的产业,这是公交行业落寞之后的自救行动。现在很多的公交公司,已经运行困难、入不敷出,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自救。
大家如果坐公交车就会发现,现在的公交车线路,和以前似乎有了不少区别,很多以前热门的公交线路,现在已经消失了,这让人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曼德拉效应。
实际上并非我们记忆出现了偏差,而是公交公司将部分线路停运了,河北保定已经停运了20多条线路,其中作为主干线路的18路线也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停运。
广州公交集团在2025年7月8日,宣布取消19条公交线路的运营,让人没想到的是,10天之后再次宣布停运5条线路。停运和拉货,其实都是公交行业运营不下去的被迫之举。
根据2024年统计数据,国内公交票款收入仅3.2元/公里,可里程成本却高达5.7元/公里,全国各城市的公交行业,目前都不约而同陷入了亏损当中。
2024年成都公交年营收11.23亿元,除去成本以后,净亏损却依旧高达1.08亿元。苏州公交营收2.28亿元,运营成本却高达28.72亿元,即使是政府给予补贴,依旧亏损4864万元。
目前整个中国,唯一能自负盈亏甚至盈利的,只有广州公交集团。可他们盈利,也并非靠着跑公交的微薄收入,他们靠的是优化公交线路减少成本,与物流等行业合作拓展多元化业务等等。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公交车便宜又实用,怎么会过得如此艰难?这里面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多元化的竞争,另一个是政府政策调整。
首先多元化竞争这一点相信大家也了解,随着科技发展,街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共享单车、网约车等等,这极大程度丰富了大家的出行方式。可这样丰富的出行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公交车的生存空间。
远距离就叫网约车,方便快捷不用等,如果用上劵,比公交车贵不了多少,重点是能比公交车快很多到地方。近距离的话,就扫个共享单车或者共享电动车,和公交相比,价钱差不多,却更灵活方便。
重点是公交车的线路早已经被规划好,很多线路随着这些年城市的建设,已经不再是往日那样火热。部分曾经位于城市主干道的公交线路,现在的线路已经十分偏僻了,和主要居民区完全搭不上边。关键是公交车还是公共交通,这就代表着上面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2023年长春的公交车偷拍诬陷案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吧,虽然说我们平时坐公交很少遇到这样极端的事件,可难免有一些不讲文明的行为在公交车上发生。
比如说抽烟喝酒、把腿架在别人椅子上、在车上吃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又或者是占特殊座位、大声打电话等等。这些事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年轻人的坐车意愿,他们宁愿多花几块钱打车,也不想忍受糟糕的环境。
而中年人他们大多有自己的车,与其在车厢内忍受嘈杂的环境,还不如自己开车来得舒服。最后往往公交车就成了“老年专列”,老人占比巨大。偏偏老年人坐车免费,最后不仅没收到多少钱,还付出了大量的油费。
至于政府的政策改变,也与这城市交通多元化有关。随着交通多元化的发展,城市交通更为丰富,公交车的客流量大规模减少,这就让公交车的运营成本更高,收入更少,政府需要扶持的力度也变得更大。
同样,随着城市交通的多元化发展,政府的扶持在交通方面反而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相信大家也看到了,现如今的医保越来越严格,用药也都开始集采。
如今政府也开始有些负担不起高额的公交扶持,所以不得已降低了公交的扶持力度,不过政府却并没有因此冷落公交。
为了弥补公交的扶持减少带来的影响,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明确允许公交企业开展定制化服务,并实行市场调节价。
正是这一套政策的颁布,让原本只能在马路上运人的公交,开始和其它行业合作开展新的业务。就比如南昌公交的“商圈+公交”“文旅+公交”等定制化服务,甚至你还能在南昌包下公交车当婚车来举行婚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城市,都将公交车和物流结合到一起。比如南京公交的“快递+公交”模式,郑州公交的夜间物流等等,这样的地方公交政策,不仅仅给予了公交企业新的生命力,还摆脱了企业对于政府的依赖。
很多人见到公交车纷纷跑向其他行业,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在降低,所以都有些怀疑,这公交车日后是不是会彻底消失?对于这一点,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公交车行业不会消失,只会随着技术的更迭,进行模式重构,公交运营也将变得更为智能化、绿色化。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政策明文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同时提出了要在2035年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如今的公交行业,正在向着政策当中的要求靠近,大量城市的公交油车,已经开始向公交电车转型,在减少开支的同时,践行新能源政策,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破坏。
宇通级L4级智能驾驶巴士,也已经在广州、南京等城市进行常态化运营。无锡、武汉等地也已经将无人公交纳入了常规线路当中,实现了“公交+网约车”的混合运营模式。
我们能够预见,随着技术发展,日后的公交行业不仅不会衰落,反而会变得更加环保,更加便利,更加智能。
参考资料:
1、南京晨报《南京“公交+快递”打造创新民生服务线》
2、中国经营报《城市公交打破“盈利难”魔咒 寻求多元增长“曲线”》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