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你听说过中国有个省份,历史上两千多年竟然几乎没打过大仗吗?
其他地方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这里的老百姓照样安安稳稳过日子。就算是日本侵略者凶神恶煞横扫大半个中国,这块风水宝地也奇迹般地保持着相对安宁。
这个被战争绕道而行的神奇省份是哪?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能在中华大地的战争中独善其身呢?
难民眼中的避风港
古往今来,中原大地上的战火一次次燃起,百姓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每当战乱来临,大批难民就四处寻找着安全的栖息地。而福建,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地方,成了无数人心中的“避风港”。
“永嘉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迁徙。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导致晋室南迁,无数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开始了南下之路。
当时许多难民翻山越岭,最终来到了福建这片相对安宁的土地。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融入当地,成为福建新的住民。
“安史之乱”更是让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使得大量难民再次南迁。
福建崎岖的山路、复杂的地形虽然让难民们的旅途异常艰辛,但也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阻挡了追兵的脚步,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喘息之机。
这些难民在福建安家落户,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靖康之难”时,金兵南下,宋室南迁,又一批难民涌入福建。
他们沿着祖辈的足迹,来到这个传说中的安全之地。每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入,都为福建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这些避难者不仅保全了性命,还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手工业技术和商业经验,推动了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福建之所以能成为“避难天堂”,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绵延起伏的山脉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外敌的入侵。
闷热潮湿的气候让不适应的外来军队苦不堪言,往往还未交战就已元气大伤。交通不便更是让大军难以快速推进,给了当地居民充足的准备和转移时间。
日本人都不敢来的地方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段时期,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然而,就在这血与火的年代,福建却奇迹般地保持着相对安宁,成为了战争阴霾下的一片净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他们的战略目标主要是控制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命脉,而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因其崎岖的地形和相对有限的战略价值,反而被日本人"嫌弃"了。
日军在制定侵华计划时,就已经考虑到了福建的特殊地理环境。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意味着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几乎无法在此发挥优势。
山地丘陵占据了福建大部分地区,道路狭窄崎岖,不仅增加了军队行进的难度,也为游击战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另一个让日军望而却步的因素是福建的气候。
福建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对不适应这种环境的日本士兵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不仅战斗力会大大降低,还容易患上各种热带疾病。
更重要的是,福建当时的经济价值相对有限。
相比于占领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或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日军认为花费巨大兵力去征服这片山区得不偿失。
尤其是考虑到可能面临的游击战和高昂的占领成本,日军更倾向于避开这一地区。
虽然日军并非完全没有涉足福建,他们确实占领了厦门等沿海城市,但大部分内陆地区仍然保持着安全。
这使得福建成为了战时重要的后方基地,为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从边陲小国到避世天堂
福建这片土地的安全历史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古代。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被称为"扬州"的一部分,远离中原争霸的中心地域。
后来,这里建立了一个名为"闽越国"的地方政权。闽越国的居民主要是古越族人,他们与中原汉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这片区域设为"闽越",但实际控制力并不强。真正将福建纳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汉武帝。
汉武帝派兵灭了闽越土著政权,设立了郡县制度,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汉民移居政策。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福建的人口结构和文化面貌。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完成了对福建地区的军事移民,汉人从此完全控制了这片区域。
尽管如此,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福建仍然未卷入中原地区的主要战争漩涡。
福建的地形特点使其成为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区。重峦叠嶂形成的天然屏障,让外来军队望而却步。
一旦有军队试图进攻,往往会在狭窄的山道中遭受重大损失。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使福建成为历代战乱时期的“避难天堂”。
虽然福建内部偶有小规模冲突,但这些冲突通常是地方性的,不足以改变整个省份的安全格局。
相比于中原地区的大规模战争,福建的冲突往往规模小、时间短、影响有限。
正是这种相对安全的环境,使福建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在这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福建人也因此培养出了开放包容的性格,他们乐于接纳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传统。
福建保卫战
明朝末年,随着清军南下,明朝政权岌岌可危。在这危急时刻,福建再次展现出其战略价值,成为明朝残余势力的重要据点。
延平郡王郑成功是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作为明朝忠臣,他选择了福建作为反清复明的根据地。
福建复杂的地形为郑成功提供了天然屏障,使他能够在清军的压力下维持一定的势力范围。
同时,郑成功还扶持唐王朱聿键在福建建立了"福京",试图延续明朝的法统。
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在福建建立的这个南明政权,虽然命运多舛,但确实为明朝延续了一段时间的生命。
福建的地理优势在这场抵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山地丘陵地形为郑成功和南明政权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工事。
清军虽然在北方战场所向披靡,但在福建这种复杂地形面前,他们的优势大为减弱。
此外,福建沿海地区便于海上交通,使郑成功能够维持与台湾、日本等地的联系,获取外部支持。
虽然最终郑成功转战台湾,南明政权也未能长久维持,但福建作为最后抵抗据点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这段历史再次证明了福建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其安全性的重要影响。
时至今日,现代科技已经逐渐解决了福建交通不便的问题。高速公路、高铁网络和现代化机场的建设,使福建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曾经的"避难所"已经转变为经济发达、生活条件优越的现代化省份。
但是,福建那段几乎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的独特历史,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福建这片神奇的土地,靠着崎岖的山路和闷热的天气,愣是让两千年来的战争都绕道而行。
从古代的闽越小国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后方基地,福建人民享受着难得的和平。
如今的福建早已不再是交通不便的避世之地,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省份。
参考资料:
《福建通史》,福建省史志编纂委员会,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中国历代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版
《抗日战争中的福建》,福建省抗日战争史研究会,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研究》,傅衣凌,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