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全城拉响网络安全警报,严阵以待防乌方突袭威胁,27国领导人在场,红场阅兵不容有失。
为确保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红场阅兵式安全有序举行,莫斯科市政府于当日8时至14时启动分级通信管制方案。全市范围内暂停4G/5G移动数据服务,仅维持基础3G语音通话功能,同时保留克里姆林宫周边、红场区域及观礼嘉宾驻地等重点区域的Wi-Fi热点服务。普京政府以最高规格安保措施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保障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等外军方阵与各国政要的人身安全,确保这场举世瞩目的阅兵仪式万无一失。
除首都莫斯科外,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以及首都周边的雅罗斯拉夫尔州、特维尔州、下诺夫哥罗德州等多个行政区域,均实施了大规模网络中断措施。此次断网行动覆盖范围广泛,涉及俄罗斯近六成领土,尤其是其欧洲部分区域。
此次断网举措系俄联邦安全会议下达指令所为。有媒体报道称,“此乃俄罗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重大公共通信事件。”
事实上,自5月7日阅兵式彩排活动启动以来,俄罗斯境内多地便频繁出现大面积网络中断现象。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对此表示,包括断网在内的各项限制性措施均属于“强制性执行范畴”,预计将持续至5月10日方能恢复正常。
"该发言人强调,作为莫斯科市民,全体民众均期待以平稳有序的方式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日。但鉴于当前复杂的安全形势,相关措施的制定需充分考虑外部环境风险。"
需补充说明的是,5月9日胜利日阅兵式将迎来27国元首及政府代表团出席,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克里姆林宫核心领导层将悉数到场——这一出席阵容的特殊性,构成了本次庆典的核心看点。
据观察,本次阅兵式呈现两大显著特征:其一,受邀嘉宾规格创历史新高,涵盖主要盟国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其二,安保级别较往年显著提升,红场阅兵历来不面向公众开放门票,值此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安保措施的强化更具象征意义。
俄罗斯国防部最新通报指出,因"乌克兰无人机威胁态势持续升级",已启动全域通信管控预案。该方案旨在通过阻断网络信号传输路径,防范敌方利用民用通信设施实施无人机集群攻击,同时保障阅兵期间指挥系统及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
【在5月9日当天,将有27位外国领导人出席胜利日阅兵式】
俄罗斯之所以采取如此强硬且极端的举措,根源在于其对乌克兰潜在威胁的高度警惕,尤其是担忧乌克兰可能对红场发动袭击。从乌军现有武器配置来看,能够对红场构成实质性威胁的远程武器,主要集中在远程自杀式无人机这一类别。
从过往行动来看,乌克兰情报部门此前已多次在莫斯科策划针对俄军高层的暗杀行动,并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中将等高级军官,就因此类暗杀行动不幸身亡。部分暗杀行动中,乌方使用了遥控炸弹等危险设备,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的担忧。
而在近期,乌军更是对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发动了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无人机袭击。据俄军方披露,此次袭击中,乌军动用了超过100架无人机,从多个方向对莫斯科发起攻势,目标直指能源基础设施、军事基地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等关键设施。
具体而言,莫斯科的库宾卡空军基地、部署有图 - 22M3战略轰炸机的谢伊基夫卡空军基地,以及“玄武岩”国防研究所,均成为了乌军无人机的重点打击对象。此外,莫斯科四大国际机场,以及萨马拉、萨拉托夫等地的13座机场,也因安全考虑被迫关闭,航班运营被迫暂停。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乌军无人机残骸在莫斯科卡希尔斯科耶公路附近的建筑物上被发现,该地点距离红场直线距离仅约10公里,这一事实无疑为俄罗斯的担忧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
在胜利日阅兵即将拉开帷幕的关键节点,乌军发起了此次袭击行动。其意图不言而喻,一方面是公然向俄方的安全管控能力发起直接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妄图削弱阅兵式所具备的军事威慑价值。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袭击落幕之后,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竟放言暗示,后续或将发动规模更为宏大的攻击。当被问及乌克兰在胜利日当天会有何行动时,他仅仅抛出四个字——“戴好耳塞”,这般回应瞬间引发外界诸多猜测。
平心而论,布达诺夫在乌克兰军界素有“大嘴巴”之称,时常抛出各类真假难辨的消息、放出烟雾弹来迷惑对手。然而,面对此次他的这番表态,俄罗斯方面却不敢掉以轻心、贸然赌这一可能性。毕竟,莫斯科作为俄罗斯的核心城市,红场更是意义非凡的关键区域,绝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为此,俄军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除了对部分区域进行断网处理外,还在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大规模部署了“铠甲 - S1”防空系统、“山毛榉 - M3”以及S - 400防空导弹等先进防空装备。同时,超过30个防空阵地紧急重新启用,3个机械化步兵旅和战略导弹部队也迅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严阵以待。
除阅兵方队游行沿线区域的饭店、咖啡馆、商店等悉数暂停营业外,莫斯科城内的快递服务也将面临严格管控——当日所有包裹配送工作将全面暂停。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或许早已为这场大规模的网络管控行动精心筹备多时,且已开展过针对性实战演练。去年12月,俄罗斯境内部分地区遭遇区域性网络中断;而到了今年1月,更是出现了全国性的网络故障。其中,1月的断网事故持续了约40分钟,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核心城市均受波及,移动通信信号与互联网服务瞬间陷入全面瘫痪状态。
网络恢复后,俄官方回应模棱两可。但外界分析普遍认为,此次断网绝非简单的技术故障,实则是俄罗斯针对“主权互联网”(RuNet)系统开展的一次实战化测试。其目的在于,检验该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网络自主可控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俄罗斯的网络空间能够独立、稳定运行。
事实上,俄罗斯构建独立于全球互联网体系的战略布局早已拉开帷幕。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俄罗斯通过强化网络主权建设,不仅为应对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还着眼于实现对国内信息传播的合法化管控。从技术层面的严格验证,到战略层面的全面部署,此次断网事件不仅折射出红场阅兵期间网络安全保障的严苛标准,更彰显出俄罗斯推进“主权互联网”战略的坚定决心与持续、系统性努力。
最后做个总结,今年红场阅兵期间及前后所采取的高强度警戒措施,深刻反映出俄罗斯在当下复杂地缘政治格局下的多维度战略考量。普京政府借由这场“必须万无一失”的阅兵活动,一方面意在向全球彰显俄罗斯对二战历史话语权的牢固把控;另一方面,凭借构建起严丝合缝的安全防护网络,力求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稳固并彰显俄罗斯作为大国的尊严与地位 。
更新时间:2025-05-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