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聊,刷朋友圈。
尽是广告,不是推销商品,就是劝人贷款,反正是一个接一个,换着花样要掏你的荷包。
偶尔有几个转发公众号的,大都是鸡汤。
突然翻到一个有些特别的,晒了满地肥肥胖胖的褐色老黄瓜。
这个还有点意思。
一
我的童年和黄瓜有关。
自小是以苞谷为主食的,有人戏称“筑黄炸药”。那时候的苞谷产量不高,一年上头,总有一阵子青黄不接。
主食不足,就只有瓜菜代了。
苞谷还没出来的时候,有荆豆洋芋和黄瓜。
在我的记忆里,那些年的午餐,大多是煮一大锅和皮洋芋和黄瓜。
煮的时候加点盐,洋芋才不麻人。
煮好的嫩黄瓜,绿皮变成淡黄色,软软乎乎的,好吃又好看。
但也有技巧,需得冷会儿了再吃。
那里面水多,刚出锅的时候,如果一口咬上去,开水滋出来,能将你烫得跳起八丈高。
暑天里,吃根柔若无肉的煮黄瓜,消暑解渴,口舌生津,那温软的滋味,是夏日里最好的慰藉。
也有人喜欢生吃。
踅摸到苞谷田里,遍地都是黄瓜藤。有的就在地上伏着,有的爬上苞谷杆。
寻一个嫩嫩绿绿的黄瓜,抹一把瓜身上的细刺,塞进嘴里,咔嚓一下,脆生生的黄瓜就有一截入了口。
黄瓜不甜,汁多爽口,有一丝丝的果香。
二
我们这里有八月十五摸秋的旧俗。
说白了,就是在秋收之前的中秋夜,允许人们到别人家的地里偷摘瓜果,这里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从前,有一支农民义军,纪律非常严明,一个中秋夜在荒野扎营。半夜时候,士兵实在饥渴难耐,便去田野里摘了些瓜果。义军头目得知后,要按军法处置士兵。
当地百姓听说这事后,以本地早就有“八月摸秋不算偷”的习俗为士兵开脱,那几个士兵才免予惩处。
自此,摸秋这个有趣的节俗逐渐流传开来。
家乡的月圆之夜,姑娘小伙儿满村乱窜,庄稼地里人影幢幢。
偷瓜摘果,打情骂俏,半夜方息。
第二天,大家会到自家地里巡视一番,看昨夜“损失”多少,摸走的越多,心里越高兴。那些家里没有瓜果失踪的,反有些怅然若失。
有人将摘回来的黄瓜切成小块,拌上白糖或者盐,端上饭桌。
那味道,比自家地里的更清脆可口。
三
前几天,到椿木营一个朋友家吃饭。
满桌的大菜。
但有一道看起来很普通,却味道绝佳的美味,让我停不住筷子,一个人吃了大半钵,还有些恋恋不舍。
要不是还要假装一下斯文,那钵菜我肯定一个人就干完了。
菜的名字很土:老黄瓜炖洋芋片。
不知道主人是怎么做出来的。老黄瓜有一点微微的酸味,洋芋片炖得很烂,吃起来滑腻爽口,酸香扑鼻,拌在饭里,格外好吃。
后来又在漆树坪吃过一回,一样的味道,一样的吃相。
我回来后自己下厨做过一次,不得要领。煮出来的黄瓜洋芋没有那种爽滑酸香,完全是另一种蹩脚的味道。
哪天,还得向他们请教一下这个老黄瓜汤的做法。
四
尽管现在如此喜爱,但其实,有一段时间,我很少吃黄瓜。
小时候吃够了,吃怕了。等到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时,天天大鱼大肉,以为这才是享受生活。
再好的东西也有吃腻的一天。
现在,我好像反倒对黄瓜一类的时鲜果蔬特别钟情了。
它们不择田土,种起来也不麻烦,随便丢一些籽在田间地头,不用细细呵护,不用撒施肥料,便长得精精壮壮,结得果实累累。
倘给他们一些辅助,插点竹枝,搭些站架,自会攀附,努力向上。
你饥渴难耐时,可以让你果腹;你得意跋扈时,也不让你挂牵;你终归平淡时,它还是恬淡地挂在叶间,给你奉上最原初的等待。
味道平淡,真水无香,一如平凡的人生。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