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近日,娃哈哈集团旗下的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与江山娃哈哈宏振饮用水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注销程序。这两家公司均由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宗馥莉担任董事职务,公告期自8月28日起至9月16日结束。
这并非宗馥莉第一次注销娃哈哈边缘业务相关公司。从她的举措来看,她正将资源与精力重新聚焦于核心饮料业务领域。
这场针对宗庆后时代遗留资产的“战略清仓”,既体现了商业决策的取舍,更是一场应对家族矛盾、法律挑战及市场竞争的多重博弈。
宗馥莉的“减法”背后的战略突围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7月起,宗馥莉密集注销了娃哈哈旗下多家公司。7月底,宗庆后生前唯一亲自控股并主导设立的高科技公司的浙江宏振智能芯片有限公司被注销,宗老生前对其寄予厚望,但该公司存续期间未公开任何重大研发成果或商业合作,如今的注销更意味着娃哈哈跨界芯片产业受挫。
8月底,宗馥莉再度出手,注销主攻大健康赛道的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同一时间注销的还有江山娃哈哈宏振饮用水有限公司,该企业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2500万人民币,其一直聚焦饮用水制造领域。此外,“产经在线”整理发现,宗馥莉接班后还陆续注销了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和桂林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
从整体来看,宗馥莉正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将重心回归饮料主业。此次注销举措,或是应对近年来市场份额持续遭挤压的策略。
丛林一方面来看,宗庆后去世后,香港法院冻结了18亿美元信托资产,杭州法院的股权纠纷案持续发酵。2025年8月,三名自称“同父异母弟妹”的原告因DNA鉴定与宗庆后无血缘关系被驳回起诉,但遗产争夺的阴影仍未消散。注销非核心资产可简化股权结构,降低诉讼风险,避免企业成为家族博弈的牺牲品。
渠道与管理的双重革命
注销公司只是冰山一角,宗馥莉的改革已渗透到娃哈哈的肌理:
渠道收权:从联销体到宏胜系
传统“联销体”模式在电商冲击下失灵,据第一财经报道,娃哈哈在2025年同步推进了经销商体系调整,正逐步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并将其中部分业务整合并入规模更大的经销商网络——将剩余合同转签至宏胜集团。这一动作引发经销商集体观望,甚至出现“转投宗师傅品牌”的传闻。但她深知,唯有集中掌控渠道,才能快速响应即时零售时代的消费需求。
管理换血:从家长式到职业化
宗庆后时代“一言堂”的管理模式正在瓦解。宗馥莉推行了绩效分红制度,将老员工合同转移到宏胜公司,并提拔洪婵婵等新成员进入董事会。这项去家族化改革虽被批评为无情,却为娃哈哈带来了专业化的基因。她在《财经》专访中直言:“我的定海神针就是坚持做自己,不会因风波改变方向。”
内忧外患中的生死时速
宗馥莉的改革之路布满荆棘:
市场困局:新旧动能的青黄不接
尽管推出了"娃小宗"潮流饮品和无糖茶系列新品,但娃哈哈2025年第二季度在华东地区的AD钙奶销量骤降37%。同时,耗资120亿元打造的大健康产业园项目陷入停滞,新产品尚未展现出足够的市场吸引力。在农夫山泉的全方位挤压和元气森林年轻化战略的双重冲击下,娃哈哈的转型进程正面临巨大挑战。
舆论漩涡:豪门争产与品牌信任危机
家族遗产纷争持续升级且在网络上发酵,外部数据显示该事件公开后,娃哈哈电商销售额骤降近50%,直播主播数量锐减60%。抖音用户评论“长公主为利益打父亲的脸”,将事件卷入伦理道德争议漩涡。
战略定力:在逆流中突破的领航者
界面新闻最新专访中,宗馥莉坦言“对自身表现不满意”,但强调“追赶者”定位:“企业非个人所有,而属于全体奋斗者。”她推动新增18条饮料生产线,通过产能提升对冲市场风险;经销商体系新增数量远超解约数,以动态优化稳固根基。
没有退路的改革者
宗馥莉的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她要对抗的不仅是市场的残酷竞争,更是家族、法律、舆论的多重压力。注销公司的“冷酷”,渠道改革的“强硬”,或许并非她的本意,而是风暴中维系企业生存的无奈之举。
对娃哈哈而言,这场变革是重生还是豪赌?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霸道女总裁”已经按下改革的加速键。
(本文部分数据及事件引用自中国经营网、南方都市报等权威媒体,图源企查查、娃哈哈官微及网络公开资料)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