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尤其是高端GPU芯片,毫无疑问是当今技术竞争的巅峰战场。
近期由美国巨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发声,以及中美间因芯片出口限制问题而乱成一锅粥。
作者-甜 编辑-甜
黄仁勋,这位看似谦和的黄皮肤科技大佬,不但是全球GPU领域的领军者,更是推动AI革命的“幕后执行官”,这一位叱咤风云的技术人物,最近却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的芯片能力,正在突飞猛进,不容忽视,听这话音,像不像在给老美高层敲警钟?细读黄仁勋的观点。
你会发现他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是在表达一个警告,如果美国持续对中国切断芯片出口,后果可能不像想象中那么一边倒地利好美国,或许这将成为一把双刃剑,非但遏制不了中国的芯片崛起,反而会逼着中国企业更加摆脱依赖,逼着中国科技公司舍命去攻克核心技术难关。
这样的做法究竟是在砸中国的饭碗,还是在用自己手里的“锤子”鼓励对手的弹药开发?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美国一贯拿制裁和限制做武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从华为被打压的那一刻起,再到对中兴的类似举措,我们已看清了这套路。
而如今,针对英伟达的高端GPU出口进行更为严苛的限制,很显然是想拿这家硅谷巨头的黄金芯片来冲击中国的AI和科技发展战略,然而,历史一再证明了一个规律,技术封锁不是万能解药,你试图通过限制来延缓别人的发展速度,这只会迫使对方加倍投入研发。
可以说,英伟达的高端芯片确实强,但是中国芯片企业的追赶速度,让任何乐观的谈判专家都无法忽视,要知道,当年日本崛起的时候,芯片领域也曾被美国一顿封锁,但最终结果却是日本企业捏着牙关硬挺过来,成为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国,如今的格局则换成了中国。
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巨头,承载着雄心壮志,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再加上庞大的工程师群体基础,如果被美国长期封锁,难保中国不会“孤注一掷”地砸锅卖铁解决问题,到那时,恐怕老美就真的要后悔莫及了中美芯片之争里,不得不承认,中方确实还有差距。
特别是在高端EUV光刻机、芯片设计和生态建立上的弱点一直被外界诟病,但看看最近的国产动作,别的暂且不提,像中科院、紫光展锐还有华为麒麟系列的“翻身仗”,每一次进步都足以令人惊叹,甚至近日华为发布的全新芯片,在光刻机缺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如此出色的性能。
这难道不是给中方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不仅如此,中国在AI芯片、功率半导体、高端存储等领域的进展也让人看到了另一种风景,在自力更生的加速中,从半导体生产领域的中芯国际,到GPU赛道的新贵公司,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芯问题解决不了,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能力的问题。
让人玩味的是,美国对于中国能否追赶上来的潜力显然是心知肚明的,要不然,它也不会急吼吼地推出一个接一个新限制政策来阻止中国的前进步伐,然而,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大背景,中国市场体量摆在那儿,人才资源加政策导向摆在那儿,加上一颗群体性的“较劲心”。
中国迟早会解决“卡脖子”问题,坦白说,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的限制,看似是在照顾自己的经济利益,实则却让英伟达这样的顶尖科技企业痛失中国市场的巨大蛋糕,不可避免地背上沉重的损失包袱,全球芯片巨头在中国的年销售额动辄占比能达到三分之一或者更高。
你断了做生意的渠道,到头来只是让自己的企业丧失增长机会,更何况是目前英伟达这样的核心玩家,黄仁勋作为创始人,哪能不关注企业的延续性运营?值得一提的是,有分析人士甚至放话,“英伟达是真心不想得罪中国市场”,这一点倒不难理解,毕竟中国不仅有市场。
还有潜在的同行竞争压力,你现在限制对手进口成熟技术产品,无异于给一种潜在信号,就是鼓励他们‘做自己的’,三五年期限内,那些激发出来的本土创新不可估量当然,中方并非不想谈,而是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论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态度,还是回应全球产业链稳定的承诺。
中国反复表明的不仅仅是诚意,也是对共赢的诉求,然而,美国似乎更愿意用“技术冷战”的方式来应对这个变化中的世界,从早前商务部的一些公开表态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一直表现得非常有耐心,给足了谈判的机会,这不是示弱,而是体现大国风范,去掉偏见,放下敌意。
其实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这才是正途芯片之战什么时间才真正进入决胜局?这场没有硝烟的技术军备竞赛,依然在继续,对于美国来说,或许真的该听听黄仁勋的建议,重新审视对华出口政策,非对抗,不冷战,才不会把一个技术领先的未来拱手让人。
与此同时,中国芯片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限制和封锁,只会让一个民族更加激发斗志,脚踏实地,端平心态,或许才是中美双方在科技博弈中走向双赢的唯一出路。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