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娴(原创)
进入中国市场十周年之际,星巴克即饮的本土产品矩阵再度扩容。
小食代留意到,近日,星巴克即饮推出了两款茶咖新品——茉莉拿铁和铁观音乌龙拿铁,标志着星巴克即饮切入茶咖风口。近年来,这类中西融合的现制饮品成了“新晋顶流”,几乎是各咖啡连锁标配。
“随着中国新茶饮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消费者爱上中国本土风味,我们希望通过咖啡与中国名茶的融合创新,满足消费者对多层次口感和口味追求。”星巴克亚太区渠道发展副总裁David Hanson告诉小食代。
着重于本土战略,也是星巴克即饮由后起之秀跻身头部玩家的一大制胜“武器”。该品牌始终强调聚焦消费者需求,通过对口味、配方、原料、包装的全面创新,依靠对品牌力、供应链、渠道力的持续投资产出爆款,品牌份额仅用五年便冲到行业第二。
David表示,有赖于各方面稳扎稳打,中国已成星巴克即饮业务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24财年,星巴克即饮中国业务同比增长双位数。
星巴克亚太区渠道发展副总裁David Hanson
借着此次上新,我们与David聊了聊他口中“绝对超出预期”的星巴克即饮在华十周年,以及蜕变的成功公式。下面,我们来一起听听。
抢滩即饮茶咖
作为十周年重头戏新品,星巴克即饮布局的茶咖属于咖啡新“宠儿”。
尽管“茶+咖啡”的组合并非新鲜事物,如常见于香港茶餐厅的鸳鸯奶茶就是典型代表,但茶咖真正意义上出圈还是近两三年的事情。
在口味普适性更高的行业大单品诞生后,品牌们纷纷下场追逐潮流,缔造了茶咖风口。相比鸳鸯奶茶,现时流行的茶咖的茶叶种类和产地更多元化,对比普通美式或奶咖,茶咖的香气与口味更丰富。
对品牌而言,口味及产品内涵更本地化的茶咖不仅有助带动咖啡渗透率提升,也打开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在创新比拼激烈的咖啡行业,中国丰富的茶资源能提供更多灵感。
尽管茶咖崛起不久,星巴克在这一领域已有丰富沉淀。其门店菜单中的红茶咖啡拿铁鸳鸯就风靡多年,2023年上线主打“沿途浸泡”概念的专星送茶咖、近期推出的茉莉100系列等产品均受到广泛欢迎。
与咖啡店相比,茶咖在即饮咖啡领域的普及度尚不算高。星巴克此时上新,既有望在新潮流中建立先发优势,或许也能靠已被市场验证的品类撬动更多份额。
尽管有门店成功单品在前,但开发瓶装茶咖并不能简单照搬该配方,如何在更复杂的加工下保留咖啡、茶的自然饱满风味,又令品质在货架期内始终如一,这些都考验着星巴克的创新能力。
据悉,为开发两款茶咖新品,星巴克研发团队历时多月,经过70余次配方调试,通过多轮内部员工测试及多城上千消费者调研,才确定了茶咖新品口味。
David表示,基于调研结果,此次新品选定了茉莉花茶、铁观音这两大最受消费者欢迎和关注的口味,且两款茶底能与咖啡基底完美融合,加之口味高度差异化,可满足不同饮茶人和茶咖粉丝的偏好。
为令茶韵咖香交织达到理想效果,星巴克对原料进行了精挑细选。据悉,星巴克茶咖采用来自严选的巴西单一产地阿拉比卡咖啡豆,手工采摘,品质保证,咖啡口感圆润醇香,茶则深入知名产地采购特级原叶茶,且仅取首道茶汤,而非茶粉。
其中,茉莉拿铁选用广西横州特级七窨茉莉花茶。对比市售纯茶即饮产品常用的六窨,七窨工艺虽然成本更高,但能带来更浓郁、更稳定的花香。铁观音乌龙拿铁则甄选安溪特级铁观音,兰花香与花果香交织出甘醇尾韵。
同时,星巴克即饮茶咖新品采用了低糖1配方,通过反复调试,把控咖啡因含量,在保留醇厚口感的同时实现风味平衡。
如何弯道超车?
历经在华十年发展,星巴克即饮业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15年,星巴克中国即饮业务签署战略合作,并于2016年推出首款产品。当时,尽管星巴克在咖啡连锁拥有深厚根基,然而在即饮咖啡市场,站在它面前的不乏已经扎根十多年的老牌劲旅。
但这并不妨碍星巴克以黑马姿态弯道超车。
小食代从欧睿国际处拿到的数据显示,2021年,也就是新品上市五年后,星巴克首次跻身中国即饮咖啡市场销量第二,此后份额也呈现稳健增长。
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即饮业务同比增长双位数。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在即饮主要的户外场景,星巴克渗透率同比增长28%,远超即饮咖啡品类的8%增速。
如今,即饮已是星巴克在华版图举足轻重的部分。这一便携、可随时随地享用的品类能让星巴克渗透到更多地方与场景,与门店现制、家享等产品形成互补。
十多年前来到中国工作的David Hanson,全程参与这段成长之旅。
他告诉小食代,回望过去十年,星巴克中国即饮的表现“绝对超出预期”。“我们在中国从零开始发展即饮业务,现在,中国已成为星巴克即饮业务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我为翻开下一个10年新篇章感到兴奋与期待”。
而当复盘起十年来的成功公式,David的答案并不神秘,即以本土消费者为中心,将“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的快消品黄金三角打磨到极致。
首先在产品力上,星巴克始终强调本土化与坚守高品质。现时,星巴克即饮共有8大系列,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与喜好。
“我们在中国销售的所有即饮产品都是本土孵化和生产的。”David说。
一方面,对于瓶装星冰乐这类全球产品,星巴克会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口感偏好与饮用场景需求进行调整,并推出了椰香摩卡味等中国限定口味。另一方面,星巴克也推出了不少在中国市场孵化而来的新品,包括瞄准健康趋势的低糖馥芮白、主打“0糖0脂”的派克市场黑咖2.0、以极简配方为卖点的哥伦比亚咖啡拿铁。其中,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星巴克星选系列,也因表现优秀而被拓展至韩国等海外市场。
能够持续产出热销产品,这离不开对研发、供应链的坚定投入。
David表示,星巴克即饮在中国拥有独立研发团队,并与门店饮品研发团队保持紧密交流与合作,依托门店饮品进行创新或从零开始打造“原创”产品。供应链方面,星巴克即饮在中国有7条产线,年产能已超10亿瓶。去年,星巴克即饮在天津和广州各新增一条产线,保证产能可匹配未来三年的需求增长。
其次在渠道力上,星巴克即饮则做到了全方位覆盖,除上线城市外,该品牌还覆盖全国1300+县域。其终端网点也在急速扩张,2022年到2024年增长超过75%。2025年,星巴克即饮目标是扩展至55万个销售点,并积极拓展抖音等线上渠道,以覆盖更多消费人群。
最后针对品牌力,即饮业务继承了星巴克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和高端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打磨高品质产品及大胆创新、积极拥抱社交媒体与年轻一代紧密互动等方式,星巴克得以建立并巩固在即饮咖啡的优势地位。
“在星巴克,我们的使命是成为全球优质咖啡的首选品牌,激发并孕育人文精神——每人,每杯,每个社区。因此,对于即饮业务而言,我们始终专注于提供卓越的咖啡产品,在星巴克门店之外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星巴克体验。”David说。
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星巴克即饮有望凭借被反复验证过的成功公式,在中国市场书写更多咖啡传奇。
1、低糖配方指糖含量≤5g /100ml,符合《GB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低糖宣称要求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