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面反华"的质疑声四起时,卡尼这纸关税令让中加关系再起波澜。
可是,细看这场贸易风波的时间线和利益格局,事儿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真正的答案,就藏在美加中三方博弈的这盘大棋里。
作者-盐
7月16日,汉密尔顿钢铁厂内。
卡尼站在这个象征着加拿大工业实力的地方,宣布了一个震撼决定。
所有含中国冶炼成分的钢铁产品,统统加征25%关税,进口配额直接砍到去年的一半。
超出部分?再罚50%重税。
这个数字一出来,所有人都懵了。
美国钢铁占加拿大进口量的近50%,却享受零关税和无配额限制。
中国钢铁仅占10%,却被这样重点打击。
更离谱的是,美国和墨西哥因为三国贸易协定,竟然完全豁免。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可要说这事儿的真正起因,还得从几天前说起。
7月10日,特朗普一纸令下,对加拿大钢铁铝制品的关税从25%直接飚到35%。
这一下子,加拿大80%出口美国的钢铁生意几乎断了半条命。
4万多个岗位岌岌可危。
钢铁重镇的工人们开始担心饭碗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可不会养闲人,亏本了立马裁员。
卡尼政府压力山大,必须给国内一个交代。
可问题来了,面对美国这个贸易老大,加拿大敢硬刚吗?
答案显而易见:不敢。
那怎么办?只能找个出气筒。
于是,中国就这样"躺枪"了。
这招叫什么?典型的踢猫效应。老板骂了经理,经理回家踢猫。
只不过这次,美国是老板,加拿大是经理,中国成了那只无辜的猫。
说白了,这就是政治投机。
卡尼的如意算盘打得挺响。
既不敢得罪美国这个最大买家,又要给国内钢铁业一个说法。
那就拿中国开刀,向美国表忠心。
更要命的是,这背后还有个数字服务税的恩怨。
加拿大对谷歌、Meta这些美国科技巨头征税。
特朗普当然不爽,这不就是专门针对美国公司吗?
于是贸易大棒伺候,让你知道谁是老大。
卡尼这时候的心理活动大概是这样的。
数字服务税不能放弃,这是国内政治正确。
向科技巨头征税,老百姓拍手叫好。
可美国的报复也不能硬扛,经济命脉在人家手里。
怎么办?找替罪羊呗。
中国正好合适,既能显示"强硬",又能讨好美国。
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可惜啊,卡尼低估了中国的反击能力。
中国的反应比卡尼想象的快多了。
7月18日,商务部发言人直接给出九字定性:于理不合、于法无据、于事无补。
这可不是客气话,而是正式外交措辞。
更狠的在后头。
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直接加征100%关税。
这一招可谓精准打击,直戳加拿大农业命脉。
要知道,加拿大每年对华出口油菜籽400万吨,占其总出口的70%。
价值20亿美元的生意,说没就没了。
更绝的是,中国火速与澳大利亚签协议。
2025-2028年每年进口澳洲油菜籽300万吨。
这意味着什么?加拿大被彻底踢出局了。
萨斯喀彻温省的农民傻眼了。
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油菜籽。
这些农民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总理的一个政治秀,最后买单的竟然是他们。
这不是第一次了。
2024年9月,加拿大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关税。
结果呢?中国立马对加拿大农产品开刀。
菜籽油、豌豆、猪肉、水产品,一个都没放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加拿大政客们似乎永远学不会教训。
每次都是钢铁业得点小甜头,农业吃大亏。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能持续多久?
现在的局面就像潮水退去后的海滩。
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美国继续高高在上,挥舞贸易大棒。
中国不急不躁,精准反击,该合作合作,该反制反制。
最尴尬的是加拿大。
想讨好美国,结果人家变本加厉。
想打压中国,结果自己农业遭殃。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结果,早就注定了。
从法律角度看,加拿大这招也站不住脚。
WTO的非歧视原则明确规定,成员国要对所有贸易伙伴一视同仁。
加拿大引用USMCA协议对付中国,根本就是张冠李戴。
区域协定哪有权力约束第三方国家?
2025年6月,WTO争端解决机构正式受理中方诉讼。
中国提交了21页证据报告,直接把加拿大的理由粉碎。
结果不难预料,加拿大败诉的概率超过90%。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伤害的是整个多边贸易体系。
如果人人都用国内法代替国际法,世界贸易还有规则可言吗?
卡尼为了短期政治利益,透支的是长期制度信誉。
从长远看,这场博弈只会有一个结果。
坚持多边合作的一方胜出,搞单边主义的一方出局。
历史的大势不会因为某些政客的小算盘而改变。
政治投机或许能带来短期的喘息,但透支的是长期信任。
多边贸易这条大船虽然遇到风浪,但合作共赢的航向不会改变。
面对单边主义的逆流,咱们该怎么守住多边合作的初心?
更新时间:2025-07-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