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在昆明的翠湖边,一位操着云南口音的法国小伙正端着一碗米线,熟练地和摊主讨价还价。与此同时,在不远的滇池边,一对澳大利亚夫妇正牵着孙子散步,准备回新买的房子晒太阳喝下午茶。这不是偶然的画面,而是如今昆明的日常。
2025年第一季度,昆明外籍常住人口突破30万,其中超过10万人选择在昆明长期生活、成家立业。他们不是短暂停留的游客,而是真正“安了家”。这些外国人为什么非要扎根昆明?中国城市真的会被“占领”吗?
早在2023年,昆明就开始布局“国际化城市”。这一年,市政府设立了外国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把原本繁琐的工作和居留许可手续合并处理。只需带齐一套材料,一天就能搞定,这种效率让许多外国人直呼“不可思议”。
服务窗口的效率只是开始。昆明还为高端人才开设了绿色通道,配套住房补贴和医保报销,成了全国少数几个外籍人士享受本地化服务的城市之一。
同年,昆明成为中国首批240小时过境免签试点城市之一。短短几个月内,外籍旅客出入境人数大幅上涨。到了2025年7月,昆明机场的外籍出入境旅客已超6.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4%。
最早来昆明的,是一群来自东南亚的“邻居”。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的人来这边学中文、做生意、娶媳妇、开小店。他们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甚至在昆明生儿育女,成了“半个本地人”。
第二批,是欧美人。他们不图挣钱,只图生活。昆明一年四季如春,年均气温15到20度,这种天气是许多欧洲人梦寐以求的养老天堂。
第三批,是来自日韩、非洲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教师、企业员工、志愿者、留学生,有的在大学里做科研,有的在国际学校教书,有的在市场做贸易。不仅融入得快,还有不少人开始创业,开咖啡馆、做旅拍、卖米粉,踏实地活成了本地居民。
在昆明的南亚风情第壹城,东南亚小吃、非洲辣椒、法国面包、德国香肠摆满摊位。菜市场里,各国语言此起彼伏,老板能用三四种语言跟客人聊天。这种文化交融的氛围,让老外们觉得“这不是异国,而是第二故乡”。
节日里,外国人比本地年轻人还投入。泼水节、火把节、元宵节,街头巷尾全是兴奋的面孔。他们带着孩子穿民族服饰跳舞、唱歌,甚至开始学习方言和民族乐器。
一位来自英国的摄影师,原本只打算待三个月拍纪录片。结果他爱上了昆明的光影和人情味,花钱租下翠湖边的一间工作室,专做婚纱和旅拍,生意还不错。
教育资源的完善,是外国人安心落户的另一大理由。昆明的国际学校这几年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从幼儿园到高中,各类西式课程配上多语种服务,花钱虽多,报名人数却年年增加。
一位澳大利亚爸爸说,他儿子已经入读国际幼儿园,“孩子说每天都不想放学”。韩国妈妈则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昆医附一院设有外籍专窗,全程有翻译,连产检都能预约专家。她说,计划二胎也会继续在昆明生。
随着生活便利度的提升,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买房。昆明的房价对他们来说不算高,租金也比北上广便宜很多。德国朋友甚至算了笔账——在昆明生活,不仅能多存钱,还能换更大的房子养老。
不少欧洲老年夫妇选择在滇池边安家。白天种花养树,晚上喝茶看星星,他们说,“这是理想中的退休生活”。有人甚至把父母接来一起住,开始新的人生阶段。
当然,外籍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市中心、大学城、火车站一带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公立学校反映,外籍子女的入学申请逐年增加,教学资源紧张。
个别外国人签证过期后偷偷打黑工,甚至参与灰色交易。虽然比例不高,但确实存在。公安部门已加强巡查与管理,但“人多事杂”,一时难以根治。
有声音担心,外国人“霸占”了城市资源,会不会影响本地人生活?但从数据看,大多数外籍居民是自给自足的,有工作、有消费、有纳税。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文化,也让昆明走上了更国际化的轨道。
一位在大学工作的非洲教授说:“昆明不像其他城市那样排外,在这里我能安心做科研,还能带孩子体验丰富的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昆明从没因为国际化而失去本色。街边依旧是熟悉的米线摊、熟悉的昆明腔。只不过,这座城市的窗口更大了,世界看得见它,它也拥抱世界。
昆明政府也没放松管理。签证审核更细致,居留许可更严格,教育、医疗、住房等配套政策更精准。目的很明确:让真正愿意留下、能为城市添砖加瓦的人生活得更顺心。
2024年暑期,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昆明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234%。“China Travel”成了海外社媒热搜词条。外国游客不仅来了,还留下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云南省长期居住的外籍人口达到37.6万人,其中超过10万人在昆明定居。他们不再是匆匆路人,而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微软、宝洁等大企业也看到了这一趋势,纷纷在昆明设厂、投资,带动了本地就业和产业升级。昆明,这座曾经被称为“边城”的城市,如今正向世界展示它的潜力。
从签证政策的宽松,到城市建设的升级,从教育医疗的保障,到文化包容的氛围,昆明用自己的方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赢得了世界的青睐。
短短几年间,昆明从一个宁静的西南城市,变成了全球人扎堆的“生活热土”。十万外国人不是“赖着不走”,而是用脚投票,选择了这片土地。
他们选择了昆明,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的广阔与包容。昆明的国际化进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十万外国人选择留下,并非偶然,而是这座城市的魅力写照。未来的昆明,注定不只是中国的昆明,而是世界的昆明。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