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唯一的人民公社,记工分、分口粮,人均收入5000多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曾几何时,这首红歌响彻华夏的大江南北,与此相伴的,是一个个的人民公社,这是那个年代中国人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怀旧画面。

可如今,人民公社就如同一个穿越了岁月的名词,再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不由得让人怀念起那个振奋人心的创业年代。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大地上,还现存着唯一一个公社,至今仍坚持着记工分、分口粮的传统。

最后的坚守“周家庄人民公社”

新中国解放之后,中国人民经历了“大炼钢铁”那个奋进的时代,在热火朝天建设新中国的大潮中,有一个名词如雷贯耳,那就是人民公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就像现在的社区居委会一样,是个跟老百姓日常生活最接近的存在。

那个时候,人们在人民公社搞生产挣工分,人民公社还有大食堂,管着基层老百姓的吃喝。

可以说,人民公社这个听起来有点“土”的机构,奇迹般地养活了中国的普罗大众。

可是后来,随着90年代改革开放的到来,人民公社越来越少,这个最基础的社会单位,渐渐消失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

到了21世纪,人们再也听不见有关人民公社的任何消息,可就在大家都认为“人民公社”已经成了消失之时,河北省晋州市的周家庄乡却一炮而红。

在这个有点浮躁的年代,周家庄依然用“人民公社”制度保留着上个世纪的淳朴。

作为全国唯一还保留人民公社体制的乡镇,周家庄乡至今仍实行着记工分、分口粮的集体经济模式,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一个饱含回忆的时光胶囊。

当人们听说当代中国还有一个人民公社的时候,纷纷猜测,那里一定跟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样,落后贫穷。

但令人惊叹的是,周家庄乡人民公社的村民,月月收入已经超过了5000元,成为乡村振兴的独特典范。

这个"活化石"般的人民公社,犹如一颗遗珠,在现代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周家庄是如何活下来的

早在1949年建国的时候,晋州市就有周家庄乡了。1949年,这里成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后来又发展为了全县第一个合作社,这就是周家庄人民公社的雏形。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农村,当时蜗居在晋州这个小城镇的周家庄,也像许许多多农村公社一样,面临历史的重大抉择。

那个时候,全国许多地方都在为是不是还保留“人民公社”的生产方式争得不可开交。但是在周家庄乡,这里的村民却几乎一致地放弃了分田到户,选择继续坚持“人民公社制度”。

当时全社一共有3055户,同意分包到户的只有二三户,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规矩,人民公社被保留了下来。

于是,当全国5.4万个人民公社相继解体的时候,只有周家庄乡人民公社保留了下来。这一次命运的转折,让这个公社活到了现在,成为了如今全国仅存唯一的“人民公社"。

为了留住这个公社,当时的老书记雷金河不惜签下军令状,用自己的乌纱帽担保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雷金河这位1937年参加革命、1944年入党的"老革命",带着全体社员签字按手印的自愿书到处奔波,就为了保住周家庄公社。

最后雷金河向河北省委立下"军令状",发誓如果社员的收入不如分包到户的农民,他个人甘愿接受处分,即使颗粒无收,他也保证每人500元收入和600斤口粮。

正是当年雷金河老书记的这份底气与担当,为周家庄赢得了"试一年"的特殊政策,也让如今的周家庄人民公社,成为了如今市场经济中唯一硕果仅存的人民公社。

今非昔比的周家庄人民公社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如今六十四年过去,周家庄不仅没有在时代浪潮中湮没,反而发展壮大。

这个占地16.25平方公里的乡镇,现在养活了1.8万人,而且各个都是富裕的小康家庭。

现在走在周家庄的街道上,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楼、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完全看不出农村的模样。

在周家,至今仍在实行的"记工分"制度。这个看似已经过时的分配方式,却给村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保障。

每天社员们就像上班族一样准时到集体报到,根据各自技能被分配到农田、工厂或服务岗位挣工分,他们干得越多,工分越高,年底分红也就越高。

甚至连人民公社最原始的“口粮分配”,也被周家庄人民公社保留了下来。

集体经济在周家庄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在乡里的财务公开栏,详细公示着每一笔收支,周家庄社员人均收入一直稳定在5000元以上,这比其他农村人的收入强多了。

更让人们没想到的是,因为实行了人民公社,周家庄乡村民之间的收入都跟平均,根本不存在贫富分化的问题。

在花钱如流水的当今社会,周家庄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到中学,都享受免费教育;60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退休金;全体社员还有合作医疗、住房补贴……

这么多的福利让老百姓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样的日子确实让人羡慕!

周家庄就像一枚闪耀的沧海遗珠,让人们看到了农村走集体主义路线的另一种可能。

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只有真心从老百姓的福祉考虑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或许就是周家庄这个"活化石"带给当代中国的最大启示。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14-06-26:新华社再发专电:“定格”在人民公社时期的周家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旅游   人民公社   口粮   人均收入   我国   公社   社员   晋州市   工分   收入   上个世纪   老百姓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