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的十年追凶
“村里租了3年的外地租客,天天绕着山转,原来不是打工的,是来挖古墓的!”这桩听起来如同悬疑小说的离奇案件,并非虚构情节,而是发生在江苏徐州卧牛山脚下的真实事件。一群自封“摸金校尉”的盗墓者,以租房为掩护潜伏多年,试图盗取西汉楚王墓中的珍贵文物,最终在警方的不懈追查下,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
一、山脚下的异常:两个盗洞牵出三年潜伏者
2010年1月的徐州,天寒地冻,卧牛山附近的一位村民像往常一样上山劳作,却在山体一侧发现了两个直径约半米的深洞。凑近观察时,洞内黑不见底,还能看到挖掘工具留下的痕迹,凭借当地对古墓的零星了解,村民意识到这可能是盗洞,立刻拨通了报警电话。
警方赶到现场后,经初步勘查确认,这两个盗洞精准地打通了山体,直抵地下的卧牛山楚王夫妇墓墓室,且从洞口土壤的风化程度和周边散落的工具来看,盗洞已存在数月之久,盗墓者极有可能已完成盗窃。为了锁定嫌疑人,民警以卧牛山为中心,对周边村庄展开地毯式走访,排查近期可疑人员。
在走访过程中,一位村民的描述引起了民警注意:“三年前有个外地男的来租房,说想找个清静地方打工,可平时也不见他去工厂,总背着个包在山上转悠,有时候还拿着图纸画来画去。”这个神秘租客的行踪,与盗墓者需要长期勘察地形、确定墓穴位置的行为高度吻合,成为案件的首个重要线索。
二、卧牛山的历史密码:西汉楚王墓的考古背景
要理解这起盗墓案的严重性,首先要厘清卧牛山墓葬的历史价值。卧牛山位于徐州泉山区,距离市中心约7公里,因山体形似伏卧的耕牛而得名,其石灰岩地质结构恰好为西汉时期流行的“横穴式崖洞墓”提供了天然条件——古人将山体内部凿空,打造出规模宏大的地下陵墓,用以安葬王侯贵族。
早在1980年2月,卧牛山东段北麓就曾有过一次重要考古发现。当时村民取土建房时,意外挖开了一处墓葬入口,徐州博物馆联合铜山县图书馆(现铜山区图书馆)随即展开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清理出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及多个侧室,出土了陶器、铜器等文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专家判定这是一座西汉末期的楚王陵墓,编号为M1,推测墓主人可能是西汉楚王刘纡或其王后。
而2010年发现盗洞的墓葬,并非已发掘的M1,而是此前未被发现的M2。更令人震惊的是,盗洞的位置恰好打在M2的甬道口——这是墓葬的关键入口,既避开了山体坚硬部分,又能直接进入墓室核心区域,可见盗墓者对墓葬结构有精准了解,绝非临时起意的“新手”。
三、十年追凶:城市变迁中的破案难题与专项攻坚
案件侦破之初,警方就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2010年时,卧牛山周边已启动城市建设,原有村庄陆续拆迁,村民分散居住,当年的目击者、知情者难以快速联系;另一方面,山体周边的道路、建筑发生巨大变化,盗墓现场的原始环境被破坏,现场勘查能获取的线索极为有限。尽管民警多次梳理线索、排查人员,但受限于当时的侦查条件,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2020年。随着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徐州市公安局将这起悬而未决的楚王墓盗掘案列为“必破案件”,抽调刑侦、文物保护等部门的骨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公安部也将其纳入挂牌督办案件,从全国范围内调配侦查资源支持。
专案组没有急于寻找嫌疑人,而是先从“还原现场”入手。民警走访当地拆迁部门,调取了卧牛山周边村庄的原始规划图、拆迁安置档案,逐一联系原住村民和周边现代坟墓的后人,收集2010年前后的生活记忆;同时,重新梳理当年的现场勘查照片,对照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进行登记,通过人脸识别、物品溯源等技术手段排查关联人员。
经过近一年半的努力,专案组终于锁定了以蔡某某、韩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调查发现,2010年初,蔡某某、韩某某就与牛某某商议盗掘卧牛山古墓,由牛某某负责出资购买工具、租赁房屋,韩某某等人则联系权某、蒋某某、闫某某等有盗墓经验的人员,而那个在村里租房3年的租客,正是团伙中负责勘察地形、确定墓穴位置的成员。
四、法网恢恢:盗墓团伙的覆灭与法律的严惩
2021年底,专案组掌握了团伙成员的行踪后,在多地同步实施抓捕,一举抓获全部涉案人员,打掉了这个集“盗、运、销”于一体的特大文物犯罪团伙。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交代了作案细节:他们通过研究考古资料、实地勘察,确定了M2的位置后,利用夜间和恶劣天气,用洛阳铲、挖掘机等工具挖掘盗洞,从墓中盗出汉代金泡钉、石磬、陶器、铜构件等珍贵文物,并通过地下渠道卖给文物贩子,非法获利数十万元。
为了追回流失的文物,专案组还顺藤摸瓜,追查文物的流向,最终从全国多个省市追缴回全部涉案文物。经文物部门鉴定,这些文物均为西汉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金泡钉、石磬等对研究西汉楚国的历史文化、手工业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2024年9月,沛县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公开审理。法院认为,蔡某某、韩某某等人违反国家文物保护法规,结伙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其行为已构成盗掘古墓葬罪。结合各被告人的作案情节、在团伙中的作用,法院最终作出判决: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四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至此,这起潜伏3年、追查14年的盗墓案,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守护文明:文物保护背后的全民责任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典型的文物犯罪案件,更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卧牛山楚王墓作为西汉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载体,每一件出土文物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一旦被盗或损毁,损失将无法挽回。
从案件中可以看到,盗墓者为了利益,不惜潜伏多年、破坏文物;而警方为了追回文物、惩治罪犯,付出了十余年的努力。这背后,是文物保护与文物犯罪之间的长期较量。事实上,文物保护不仅需要警方的严厉打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无论是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警的村民,还是坚守岗位的考古工作者,都是文物的守护者。
如今,卧牛山楚王墓已被纳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安装了监控设备,安排了专人巡逻,曾经的盗墓痕迹被逐步修复。这起案件也让更多人意识到:“摸金校尉”不是小说中潇洒的侠客,而是破坏文明的罪犯;保护文物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唯有全社会共同行动,才能让历史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让千年文明不被岁月和贪婪所侵蚀。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