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36岁小伙地库一嗓子火了!20万人点赞催更,身份曝光……

潮新闻

36岁宁波小伙在地库里一亮嗓,

瞬间火了!

视频里,

他就坐在车库里,

随性开唱,

结果一嗓子出去,

直接收获20万人点赞。

“哥,再唱一首!”

“这嗓音绝了,快更!”

关键是,

等小伙身份一曝光,

网友们更不淡定了,

他叫苏醒,

居然是宁波市演艺集团、

甬剧团副团长、二级演员。

合着这是专业大佬 “下凡” 随便唱唱啊!

有意思的是,

和视频一起爆火的,

还有他所在的宁波市演艺集团。

当线下剧场的观众席越来越空,当年轻人大喊 “听不懂戏曲”,国有院团的路该往哪走?

宁波市演艺集团却交出了一份“反套路”答卷:让二胡乐手摘墨镜、让越剧演员唱流行,在抖音直播间搭起“第二舞台”。短短半年,1600场直播吸粉496万,连十年没收到过花的乐手都成了“网红”。

“当他们第一次按下直播开播键的时候,

转折点便来了。”

这场传统艺术的“破圈”,

比你想的更精彩!

破局:

董事长亲自带队 “闯直播”,

首场就火了!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直播间热闹非凡的院团,最初连设备都要靠租?

2023年,线下演出骤减,拥有75部原创剧目的宁波市演艺集团,第一次感到了“生存焦虑”。直到2024年“艺播计划” 找上门,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林红拍板:“观众在哪,舞台就在哪!”

同年春天,一场“冒险”开始了。

直播对深耕线下舞台数十年的院团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林红亲自挂帅组建直播专班,从全集团挑出20个演员当“首批主播”。

为了打破困境,集团直播负责人邱裕紫禾主动扛起调研重任,整整一个月里,她几乎“泡”在各大平台,逐一研究全国院团的直播套路——从内容编排的节奏、与观众互动的话术,到“为什么有的直播间话筒音质格外清晰”“不同剧种该用什么样的灯光显质感”这类细节,她都反复拆解、对比分析,只为给团队搭建最扎实的起步框架。

甬剧团直播现场

“先让‘台柱子’试水,用专业实力稳住阵脚!”面对 “怕没人看” 的顾虑,邱裕紫禾与团队商量后定下策略。

宁波市演艺集团、甬剧团副团长、二级演员苏醒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深耕甬剧舞台多年的老艺术家,他早已积累了近万戏迷粉丝,开播当天,熟悉的甬剧唱腔透过屏幕响起,瞬间勾起老戏迷的情怀,评论区里满是 “终于等到苏团长直播”“这唱腔还是当年的味道”的感慨。

面对镜头,苏醒的话语质朴却坚定:“直播不是演员的‘额外任务’,而是我们必须做的事。不是说要从直播里赚多少钱、赚多少流量,而是要为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剧种拼一条活路。要是得不到流量、留不住观众,再过些年,我们这些剧种可能就只能进博物馆了。我们要的是百花齐放,流量能让更多人看见甬剧,但更重要的是,在得到流量后,我们要沉下心来打磨艺术,这才是对剧种真正的负责。”

苏醒直播间截图

回忆起这些经历,邱裕紫禾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语气里满是欣喜:谁也没料到,这场“试水”直接打破了院团的“次元壁”:原本只在剧场里听戏的观众,隔着屏幕追到了直播间;以前只演给宁波人的甬剧,第一次被全国网友听了去。而最大的收获远不止于此——我们意外收获了一批年轻态粉丝,他们从天南海北的地方赶来,专门为了看一场我们的线下演出,剧场里久违的年轻面孔,让传统戏曲真正有了 “年轻的温度”。租来的设备没白买,这步“线上棋”,走活了!

蜕变:

二胡乐手摘墨镜涨粉,

老艺术人在直播间 “换了模样”

直播间里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数据,而是那些“老艺术人”的新变化。

甬剧团的二胡乐手张金亮,一开始直播时紧张到全程戴墨镜——“台下拉琴不用露脸,线上要对着镜头,太慌了!”直到他拉了段《红楼梦》的《葬花吟》,评论区突然炸了:“这旋律太戳人了!”那天起,粉丝每天涨1000多,打赏消息响个不停。慢慢的,他摘了墨镜,话也多了,还会跟观众聊戏里的故事。更意外的是,有粉丝专门从外地赶到宁波剧场,就为看他一眼,散场时递上一束花——这是他从业十年,第一次收到观众的花。

张金亮直播截图

张金亮正在直播

越剧团的徐秋英也“上瘾”了。最初只是午休时播两小时交差,后来越播越投入,硬生生延长到三小时。吕派唱段《打金枝》《拷红》等都是她直播时的“看家本领”。“戏迷”们看不过瘾,不让她下播,“跟”着她排练、化妆。有粉丝留言:“为了听你唱十几分钟折子戏,我愿意飞宁波!”连线下演出时,都有观众举着手机喊:“徐老师,直播间见!”更有粉丝在谢幕时为她献上鲜花。在抖音,徐秋英常收到北方的粉丝盛情邀约,请越剧团到当地演出。对于徐秋英而言,直播间这个窗口,为越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新观众。

徐秋英在抖音账号里展示工作花絮

半年下来,这些曾经“只活在剧场里”的演员,成了粉丝眼里的“老朋友”:有人被戏腔圈粉,有人因方言共情,496万新观众里,一半是以前从没接触过戏曲的年轻人。

宁波市演艺集团演员们的直播间

未来:

直播间要搬去景区!

还要帮更多院团“破圈”

如今,曾被贴上“小众”“过时”标签的传统艺术,正借着直播的东风焕发新生——二胡的悠扬旋律透过屏幕传向千里之外,越剧的经典唱段被剪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转发,原本与年轻人有距离感的传统艺术,终于在直播间里找到了共鸣的出口。

这份新生并非偶然,而是宁波演艺集团实打实的投入与探索:6个专属直播间每日热闹开播,甬剧、越剧、民乐领域相继涌现“万粉主播”,连歌舞剧院的男高音都因直播里的“反差感”圈粉——唱到兴起时唠一唠后台演出趣事,严肃艺术家秒变“接地气”的分享者,这份真实让粉丝愈发喜爱。

在林红看来,“只要把人培养起来了,观众有了,需求有了,任何一个空间都是舞台”。基于这份理念,他们的下一步规划充满想象力:要把直播间从固定空间“搬”出去,落户到沉浸剧场与景区,让观众在欣赏青山绿水、特色剧场氛围的同时,耳畔响起婉转戏腔与悠扬乐声,打造文旅交融的全新艺术体验。

与此同时,集团内部的潜力仍待深挖——200多名演员中,目前只有20多人投身直播探索,更多身怀绝技的“宝藏”演员,正等待着在这个“第二舞台”上绽放光彩。

更难得的是,宁波演艺集团并未止步于自身发展,还计划将直播运营的经验向外辐射,帮助宁波各区县的小院团搭建直播间,为基层传统艺术从业者点亮新的展示路径。

从直播间里的“破圈”,到文旅融合的新探索,再到对行业的赋能与带动,宁波演艺集团用行动证明:传统艺术从不怕时代变化,怕的是固守成规、不敢迈出创新的第一步。而属于他们,属于传统艺术的新时代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潮新闻 记者 刘睿阳

责任编辑:董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娱乐   宁波   小伙   嗓子   身份   宁波市   集团   演艺   观众   艺术   演员   粉丝   剧场   剧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