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之后,谁能成为女篮新的 "六边形战士"?以下5人最有潜力!

李梦为什么受到广大球迷的喜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就明白了。在过去两个 WCBA 赛季,她场均贡献 18.6 分、5.2 篮板、4.8 助攻、1.7 抢断,得分效率(真实命中率 58.3%)与组织影响力(助攻失误比 2.1)均位列联赛锋线第一档。如果李梦不能回归国家队,那么下一个取代她的将会是谁呢?

在笔者看来,中国女篮想要找到能复刻李梦 “全能模板” 的新星,必须从“得分 + 传球+攻防一体” 的全能意识综合来看。而当下有几位年轻球员开始崭露头角,她们各有亮点却也各有短板,能否接近李梦的高度,还得从细节里见分晓。

第一位:李雨汧

笔者认为她是最有 “大心脏” 潜质的一个。18 岁的李雨汧在 U19 热身赛场均轰下 16.3 分,投篮命中率 47.2%,尤其关键时刻(最后两分钟分差 5 分以内)命中率飙到 55%,这股敢打硬仗的劲儿,很像年轻时的李梦。

但笔者同时也担心她的对抗适应能力:她在高强度的比赛里,失误率高达 2.8 次 / 场,比李梦同期在 WCBA 的 1.9 次多出近 50%。要知道国际赛场的对抗强度只会更高,若不能在高压下稳住节奏,得分能力再强也难成大器。

第二位:杨舒予

杨舒予的攻防均衡是我比较欣赏的地方。2024-2025 赛季 WCBA,她场均 13.8 分、4.2 篮板、2.1 助攻,38.5% 的三分命中率已经接近李梦的 39.2%;防守端更不含糊,场均 1.5 次抢断,还能把对手核心得分压制在赛季均值的 72%。

但在笔者看来,她最缺的是 “持球破局” 能力。场均仅 2.3 次持球突破,比李梦的 5.8 次差了一大截,助攻失误比 1.4 也远低于李梦的 2.1。现代女篮越来越看重锋线的持球创造力,这一点不过关,她最多只能算 “优质角色球员”,成不了核心。

第三位:罗欣棫

罗欣棫上赛季在 WCBA 交出 15.6 分、6.3 篮板、3.2 助攻,篮板和助攻甚至超过同期李梦,篮下 61%、中距离 48%、三分 37% 的命中率,也确实展现了 “无死角输出” 的潜质。

但是她在场上的表现缺乏稳定性。三场 25 + 和 4 场 8 分以下的极端表现,稳定性波动比李梦高 18%,这在大赛里是致命的。李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在连续高强度比赛里保持效率,这恰恰是罗欣棫需要补上的课。

第四位:翟若云

翟若云的得分能力确实亮眼,场均 14.2 分、39.1% 的三分命中率,放在同年龄段已经很突出。但是她的 “全能拼图” 里少了最关键的一块,那就是传球视野。

场均 1.1 次助攻,连李梦 4.8 次的零头都不到,这意味着她在场上更像 “纯射手”,而非能串联全队的锋线核心。国际赛场需要 “能自己得分,也能让队友得分” 的球员,翟若云若不提升传球意识,上限恐怕只是 “功能型得分手”。

第五位:邓雨婷

邓雨婷的优势在于对抗。她在NCAA 场均被侵犯 2.1 次,这种身体强度在国内同位置球员里算佼佼者,这让她在篮下终结时更有底气。

但笔者一直比较疑惑,她的打法能不能融入国家队体系?NCAA 的快节奏、强调个人能力的风格,和中国女篮擅长的半场阵地战、团队配合差异不小。比如她的无球跑动是否能跟上队友的战术节奏?面对联防时会不会陷入 “单打独斗”?这些适配性问题,比数据本身更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些年轻球员与其刻意模仿李梦,不如在数据全面性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 “全能意识”—— 就像李梦那样,知道什么时候该强攻、什么时候该分球、什么时候该退防补位。数据只是能力的体现,而这种 “球场判断力”,才是 “全能模板” 的核心。谁能先把这层窗户纸捅破,谁才能真正接过李梦的 “全能火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体育   女篮   战士   潜力   球员   得分   命中率   笔者   篮板   能力   核心   数据   赛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