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美味,它不仅口感鲜嫩,关键营养丰富,对于人们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蔬菜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蔬菜让人餐桌变得非常丰盛。
虽说蔬菜种类繁多,尤其是夏季的蔬菜,是一年中种类最为齐全的。但并不是每一种蔬菜都很应季,毕竟咱老祖宗讲究“应季而食”,这也是基于营养和健康。随着大暑过后,天气越来越热,有些蔬菜即便再便宜,也不要贪嘴,尤其是下面这5种,大家别大意了。
发青的西红柿首当其冲。在菜市场,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红一块绿一块,表面硬邦邦的西红柿。很多人误以为这是 “沙瓤西红柿”,而且有些商贩还说它是“农家西红柿”。实则不然,它们大多是提前采摘下来,再用药剂催熟的。这种西红柿切开后,汁水稀少,味道寡淡,这还只是小问题。
关键在于,其青色部分含有大量的龙葵碱。龙葵碱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小孩和老人,他们的身体较为虚弱,抵抗力较差,更容易受到龙葵碱的影响。老菜农们在挑选西红柿时,都会挑那种整个通红、捏着蒂部有点软乎的,因为这样的西红柿才是自然成熟的,口感好且安全。所以,当我们在市场上看到青一块紫一块的西红柿时,不管价格多么诱人,都要直接绕着走。
菜花在夏天也成为了问题蔬菜之一。夏季气温高,雨水充沛,各种虫子大量繁殖,菜花那密集的花球结构,没有外皮的保护,简直就是虫子们眼中的 “天堂”。为了保证菜花的产量和外观,菜农们不得不频繁地喷洒农药。
据了解,大暑天的菜花,农药残留量比平时高出许多。这些农药仅仅依靠简单的自来水冲洗,根本无法彻底清除。即使采用小苏打水浸泡半小时,再进行焯水,水面上依然会漂浮着一层白沫,这些白沫就是残留农药的直观体现。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菜花,会对我们的肠胃造成严重负担,轻微的可能会导致拉肚子,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中毒反应。所以,在大暑时节,若非必要,菜花还是少吃为妙。
有异味的菌菇同样不能忽视。平菇、金针菇等菌菇类食物,在夏天深受大家喜爱,它们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然而,高温天气却让菌菇变得十分 “娇贵”。在常温环境下,菌菇放置两小时左右就可能开始变质。变质的菌菇,表面会发黏,闻起来有一股酸味或者酒味。
很多人可能会因为贪图便宜,购买了这些发黏有异味的菌菇,可炒出来后,怪异的味道让人难以下咽。更严重的是,有些黑心商家为了掩盖菌菇变质的事实,会将发黏的菌菇浸泡在漂白水中,经过处理后,再次拿出来售卖。这种经过 “回炉重造” 的菌菇,不仅口感差,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因此,我们在购买菌菇时,一定要仔细闻闻味道,摸摸质地,一旦发现菌菇发黏发酸,坚决不能购买。
反季节大白菜也是需要避开的蔬菜。在超市的冷柜里,我们有时能看到一些大白菜,它们看起来水灵灵的,似乎十分新鲜。但实际上,这些大白菜大多是在冷库中存放了一个多月甚至更久的反季节蔬菜。
由于长时间的储存,它们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菜帮子嚼起来如同纸皮一般,芯子也发苦还塞牙。从营养价值和口感上来说,都远远比不上应季的大白菜。老菜农们常说,想吃脆甜可口的大白菜,得等到霜降之后,本地冬储的大白菜才是最佳选择。而在夏天购买这种反季节白菜,不仅花费了冤枉钱,还无法获得应有的营养,实在是得不偿失。
老蒜苔也在不宜食用的名单之中。每年五月份,蒜苔鲜嫩多汁,口感脆嫩带甜,是蒜苔的最佳食用时期。然而,到了七月份大暑时节,市场上的蒜苔大多已经是经过长时间储存的了。这些蒜苔纤维变得粗糙,嚼起来如同干草一般,难以下咽。
在冷库里存放两个月后,蒜苔中的维生素 C 含量大幅下降,营养大打折扣。而且,为了保持蒜苔的外观,有些商家可能还会使用一些保鲜剂等化学物质。所以,在大暑天,我们不妨选择应季的丝瓜、黄瓜等蔬菜,它们价格便宜,口感清甜爽口,更适合这个季节食用。
那么,在大暑时节,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蔬菜来食用呢?冬瓜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冬瓜性凉,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非常适合在炎热的大暑天食用。无论是冬瓜排骨汤,还是清炒冬瓜片,都能为我们的身体补充水分和营养。
南瓜也是应季蔬菜之一,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护我们的肠胃。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对眼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口感香甜,可炒可炖。空心菜在夏季生长旺盛,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芋头、山药等根茎类蔬菜,既能提供能量,又易于消化,还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大暑时节,我们在选择蔬菜时一定要谨慎。记住老菜农的提醒,避开那些不宜食用的蔬菜,选择应季、新鲜、健康的蔬菜,让我们的餐桌更加安全、营养,这样才能在炎热的夏天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健康度过大暑。
更新时间:2025-07-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