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滔,图源:浙江在线
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一度是中国商界,特别是中国超级富豪们追捧的“身份标签”。但这个传统“口味”正在生变,东部地区一些上市公司的实控人、超级富豪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撕掉”这些标签,这股“风”似乎正在中西部蔓延……
7月13日晚,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疫苗企业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华生物”)(300841)突发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振滔正在筹划控制权变更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司股票自7月14日开市起紧急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这则公告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将曾创下35天暴涨13倍神话的资本明星推至聚光灯下,更牵出其背后传奇商人王振滔跌宕起伏的商业棋局。
紧急停牌背后的控制权博弈
公开资料显示,康华生物成立于2004年,位于成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康华生物配备有动物试验中心、高技术水平的细菌和病毒类疫苗GMP生产车间,主营业务包括预防用生物制品的生产、销售、研究、开发及技术服务等,现有产品包括“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商品名:迈可信)和“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商品名:HDCV)。
图源:康华生物
根据公告披露,康华生物于7月11日收到控股股东王振滔的书面通知,各方目前尚未签署任何正式协议,正处于交易方案论证与条款磋商的关键阶段。对于市场最关切的潜在接盘方,公告保持高度缄默,仅强调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此次停牌依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6号——停复牌》相关规定执行,核心目的在于保障信息披露公平性,避免敏感期股价异常波动损害投资者权益。
停牌公告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现状困境。公司承诺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披义务,待事项确定后及时公告复牌。但资本市场已然嗅到不同寻常的气息——这或许标志着执掌康华生物二十余年的"温州鞋王"即将退场。
图源:奥康鞋业
回望2020年6月16日,康华生物以70.37元/股登陆创业板,其核心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作为国内首创产品,不仅打破国际垄断,更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生产空白。资本市场的热情将公司股价推至令人瞠目的高度:连续20个交易日涨停,上市35天暴涨13倍,最高触及996元/股,市值突破500亿大关,荣膺创业板“股王”称号。康华生物上市时,王振滔曾接受采访时表示,康华生物的IPO上市则意味着奥康成功找到了自身增长的“第二曲线”。不过该报道同时提及,“从深交所敲钟回来后,王振滔一直待在温州的奥康总部,对于他来说,鞋依然是主业。”
然而商业传奇急转直下。随着竞争对手康泰生物等同类型产品强势入局,康华生物业绩遭遇断崖式下跌。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14.32亿元同比下滑9.23%,净利润3.99亿元同比下降21.71%。危机在2025年一季度全面爆发:营收骤降至1.38亿元,同比暴跌55.70%;净利润缩水至2070.86万元,同比断崖式下降86.15%。更严峻的是,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贡献了公司超99%的营业收入,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暴露无遗。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表示,整体来看,疫苗企业普遍面临一定压力。一方面,业绩下滑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部分企业总营收和净利润连续多个季度下滑。另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竞争、产品价格、研发创新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要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以应对挑战。
鞋王的跨界征程与诚信危机
康华生物的命运转折,与其实际控制人王振滔的商业传奇密不可分。这位1965年出生于浙江永嘉的企业家,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温州鞋王"、奥康集团创始人。
图源:奥康鞋业官网
王振滔的创业历程颇具传奇色彩。1988年,年仅23岁的他怀揣3万元积蓄,在家乡永嘉创办奥林鞋厂(奥康集团前身)。在温州鞋因质量问题饱受诟病的年代,王振滔以超乎常人的决心重塑行业信誉。1999年12月15日,他在杭州点燃"雪耻之火",当众焚毁2000多双假冒奥康皮鞋;2007年再赴杭州点燃"诚信之火";2016年在贵州点燃"良知之火"。三次点火事件,成为浙商群体重质量、守信誉的标志性象征。
凭借对品质的执着,王振滔用十年时间将奥康打造成行业龙头。2012年,奥康国际(603001.SH)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摘得"中国男鞋第一股"桂冠,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4.50亿元,净利润突破5亿元。正值皮鞋事业巅峰之际,颇具战略眼光的王振滔于2004年跨界进军生物医药领域,在四川成都投资创立康华生物,将其定位为奥康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
未曾预料,王振滔的商业版图近年遭遇双重危机。不仅康华生物业绩遭遇断崖式下跌,奥康国际陷入持续经营困境。
不仅康华生物业绩遭遇断崖式下跌,在传统鞋业主战场,随着消费习惯剧变,皮鞋市场持续萎缩。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皮鞋产量已从2016年的46.18亿双降至2021年的35.24亿双。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收缩至17亿双。在此背景下,奥康国际近五年主营业务连续亏损,2023年预计亏损95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扩大至1.62亿元,市值萎缩至约20亿元。
图源:浙江证监局
更严峻的是,2024年3月15日,王振滔实际控制的两家上市公司奥康国际与康华生物同时公告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24年5月,浙江证监局对王振滔及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王振滔被罚款300万元并予以警告。经查,2021-2022年间,奥康股份通过第三方将累计超2.6亿元资金转移至王振滔控制的关联企业,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1-2023年,经销商超9.6亿元货款被引导至王振滔控制账户,导致上市公司回款滞后却未依法披露。
落袋为安?富豪们忙着转让实控权
曾经被中国超级富豪视为核心“身份标签”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头衔,如今在东部地区正被部分持有者主动“剥离”。这股风潮不仅势头强劲,且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明显迹象。王振滔退出康华生物的控制层,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案例。
王振滔退出康华生物的战略调整早有迹可循。2023年8月,王振滔及其控制的奥康集团闪电转让康华生物7.48%股权予济南康悦齐明投资合伙企业,套现约5.49亿元。截至2024年1月,其直接持有的康华生物股份中96.49%已被质押融资。2025年7月1日,宁波圣道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淄博泰格盈科创业投资中心两大原始股东宣布计划清仓所持2.44%股份,预计套现2亿元。这一系列资本动作,或已为今日的控制权变更埋下伏笔。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对于康华生物而言,控制权变更可能是重获新生的转机,新控股方的产业背景与资源注入,或将帮助公司突破产品单一困局,加速在研管线推进。公司2025年经营计划中提及的"聚焦重点研发项目""促进产能提升""强化营销管理"等目标,亟需新资本力量的强力推动。
值得关注的是,王振滔家族近年加速资本变现。除康华生物减持外,在奥康国际平台,2012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盈利21.86亿元却分红19.83亿元,其中2019-2021年分红率分别高达850.74%、685%、588.77%。这三年净利润合计0.84亿元,现金分红却达5.82亿元,分红金额达到净利润的6.93倍。此外,通过2015年股权转让给亲属及2018年折价转让给第三方,王振滔家族在奥康国际平台套现约20亿元。
当前资本市场正经历一股上市公司实控人,尤其是昔日超级富豪加速转让控制权的风潮。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异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就有72家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权拟变更公告,较去年同期的30家激增140%。其中,私人控股企业占据相当比例,如超达装备、*ST东晶、泰慕士、永安行、*ST赛隆、藏格矿业、宏辉果蔬、海川智能等。仅今年6月单月,就有22家公司新披露相关公告,而去年6月仅有2家。
风潮正从中东部向西部地区扩散。近年来,川渝地区已有多家上市民企发生或拟发生控制权变更:例如2025年7月9日,吉峰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协议转让股份过户完成,公司控股股东正式由四川特驱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驱教育”)变更为安徽澜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澜石”) ,实控人由汪辉武变更为田刚印;2025年6月3日,帝欧家居公告其控股股东正筹划一致行动关系变更,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潜在交易方为成都水华智云实控人朱江。更早的2024年,隆鑫通用因司法划转,控制权易主至宗申新智造及左宗申;红旗连锁实控人则完成向四川商投投资的股份转让,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曹世如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
这深刻反映了富豪群体对“上市公司实控人”这一身份标签的态度巨变——从过去的竞相追捧,转向如今寻求套现离场。驱动这一转变的动因复杂且现实,包括企业业绩承压与主业萎缩、监管环境趋严与风险上升,以及资本退出渠道的日益成熟等因素。当“我才不当上市公司实控人”成为超级富豪们的一种情绪,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欢迎留言交流……科创四川即日起同步推出“走近实控人”合集,持续关注成渝地区上市公司实控人这一特殊群体。
科创四川研究员 龚锐综合整理
本期值班责编 伍丽颖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