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猛
编者按: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叠加,消费场景集中释放,酒类市场成为观察节日经济的一个窗口。价格、渠道、消费结构的微妙变化,不仅关乎节庆氛围,更折射出行业周期与竞争格局的动向。
云酒头条特别策划“双节调研”系列文章,对话区域一线酒商,追踪节日期间酒类动销与消费趋势,以期为业界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观察与判断。
双节期间,云酒头条调研了四川成都及周边市场,与多位经销商进行了深入交流。多位成都经销商向云酒头条表示,今年双节行情启动时间和去年差不多,但动销比少了三到四成。
与成都酒市相比,周边县域市场更为艰难。南充市南部县经销商陈飞(化名)透露:“今年双节行情比以往晚半个月左右,销量也很差,准备春节过完就收摊了,干点别的。”
在“酒窝子”四川,经销商“熬”字当头。
名酒分化
茅五泸仍是顶流
“茅台、五粮液和国窖1573,相对走得比较好。”成都经销商唐云(化名)还强调,“茅台在名酒中卖得最好,占据销售额的大头。”
主要经营成都团购市场的经销商张泽(化名)表示:“团购市场现在只有茅台、五粮液和国窖1573还有一定销量,主要集中在大企业、上市公司,拼的是人脉和资源。”
高端名酒的坚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部分高收入群体的需求并未明显减弱。在高端婚宴和维护关键合作、孝敬长辈等强关系送礼场景,高端名酒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是“面子”与“品质”的保证。
张泽接触的高净值客户中,大部分保持了对高端名酒的消费习惯,在商务宴请、重要礼品往来中倾向选择高端名酒,形成了稳定的基本盘。
其次是价格体系稳定,带来稳定的预期。高端名酒具备保值甚至增值属性,与容易倒挂的产品形成差异,这种“消费+潜在资产”的双重属性,进一步巩固了需求稳定性。
唐云感叹:“有些产品,今天一个价,明天一个价,很容易消耗客户信任,让消费者觉得‘被烧了(买贵吃亏)’,而高端名酒这方面稳得多,基本不会出现价格乱跳的情况。”
最后是厂家的活动支持。头部名酒企业具备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针对双节推出大量优惠政策(如消费者扫码返利、经销商动销支持)拉动销量;而中小酒厂因利润空间有限,难以推出类似政策,进一步凸显了名酒的市场优势。
唐云表示:“今年双节,五粮液的力度很大,部分产品对消费者的扫码奖励、经销商的返利都翻倍了,其他酒厂基本没动静。今年我经营的区域,五粮液在宴席市场的量明显提升。现在是存量市场,五粮液销量提升,也会对千元价格带的其它产品产生挤压。”
在名酒稳扎稳打同时,次高端和大众价格带产品在成都市场处境越发艰难。唐云透露:“500元以下的次高端和大众价格带产品,降幅在50%左右。”
与成都市场相比,300到500元价格带,是县域市场的主销产品。
陈飞向云酒头条介绍:“宴席渠道卖得最好的是剑南春,其次是水井坊,主要价格带在300~500元。高端产品需求少了很多,很难卖得动。”
县域市场次高端成为主力,首先是与消费能力的精准匹配。县域以中等收入群体为核心,次高端产品的土壤肥沃。陈飞表示,县域消费者既看重品牌,又注重性价比,而次高端酒认知度高且价格适中,很契合“认品牌、重实用”的消费心理。
另一方面,县域白酒消费以宴席(婚宴、升学宴等)和本地熟人社交为核心场景,高度依赖熟人社交圈层决策。陈飞进一步补充:“熟人生意是县城酒市的特点,次高端酒因适配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容易在亲友推荐、口碑传播中形成消费潮流,进而巩固市场地位。”
需求减少、价格倒挂
线上冲击是核心困难
销售下降背后,是普通消费者送礼意愿显著降温。
唐云感慨:“以前一到过节,大家都会主动想着要给亲友备礼。现在大家都紧捂着荷包过日子,以往可送可不送的礼,干脆就不送了,直接拉低了需求。”
张泽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消费场景和人群缺失,以前买酒的群体,比如小生意人、工程承包商、企事业单位的需求都没了。“没资源的根本卖不动,感觉无能为力。”
经销商的另一个痛点是价格倒挂。谈及价格倒挂,唐云有些激动:“年初招商时,厂家什么条件都能答应,但后面销售受阻,厂家就压缩费用,商家想推也推不动。完不成厂家规定的指标,就没有费用支持,形成恶性循环,倒挂就更严重。”
唐云直言:“现在很多酒企,为了完成年前定的业绩指标,不断向经销商压货,只会让更多商家扛不住。消费者今天买酒500元一瓶,明天就变成400元,谁都不想做冤大头。压货导致市场价格体系混乱,厂家的品牌信誉被反复消耗,商家的经营信心也被持续打击。”
线上线下的矛盾依然巨大。唐云、张泽和陈飞都认为,线上对线下造成了巨大冲击:一是线上门店压低名酒标品价格引流,对线下造成了冲击;二是各大电商平台的补贴政策,让本就倒挂的线下市场持续失血。
重重压力下,经销商对未来的预期也出现了分化。
张泽认为,春节有走亲戚、年夜饭的场景需求,返乡人群领了年终奖会买酒孝敬父母,春节档期应该会有一波相对好的销售期。
唐云则表示,需要厂家和商家真正同心协力,不能再盯着短期业绩盲目压货、追求规模,而是要沉下心来培育市场:比如理顺混乱的价格体系,重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慢慢修复需求根基,行情才能逐渐变好,否则只会更难。
在县域市场经营多年的陈飞,有了退出的打算。“按传统规律,10月国庆后是淡季,11月最淡,12月开始补货准备春节,但以前能提前接到春节的宴席订单,现在完全没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心里是很没底的,可能春节以后就不做了。”
从本次调研看,四川白酒市场的承压与分化已然清晰。当下行业的破局之道,或许正如唐云所言,厂家与商家需放下短期业绩执念,耐心培育市场,才是共赢之道。
(来源:云酒头条)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