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武汉市“整体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武汉实践暨‘办家门口优质幼儿园,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走进武汉经开区专场活动,在武汉经开区博雅幼儿园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武汉经开区教育局、武汉经开区博雅幼儿园承办,以“数字赋能生活’,让童年灿烂发光”为主题,面向全市幼儿园开放共享。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室张敏主任、汉阳区、蔡甸区、东湖高新区、江夏区学前教研员、经开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辛艳芬、学前教育负责人李艳华、王燕等相关领导专家出席活动。全市各级幼儿园园长、教师代表逾150人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武汉经开区教育局学前教育负责人李艳华致欢迎辞,向市教科院搭建的交流平台致以诚挚谢意,并对莅临现场的幼教同仁表示热烈欢迎。经开区始终积极响应市级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举措,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深挖车谷、三国、农耕文化底蕴,以“生态教育”为核心,打造了“三生”(即生命、生活、生长)课程体系,推动园所课程建设,形成“一园一品、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博雅幼儿园作为区直属公办园,以“让每个孩子都灿烂发光”为理念,探索“生活+数字化”教育新模式,既是我区课程建设、共同体发展、保教提质的生动实践,也是车谷幼教“生态教育”品牌的鲜活缩影,更是落实市教科院“办家门口优质幼儿园”的积极行动。

实践创新:信息化赋能“生活+”教育,让成长看得见
经验分享环节,博雅幼儿园徐纪园长以《让每个孩子都灿烂发光》为题,深度解读了园所“生活+”教育的数字化实践路径。园所打造的“智慧博雅三位一体幼儿过程性评价平台”,打破了传统评价的局限,将信息技术转化为有温度的教育工具——精准捕捉孩子们在生活场景中的成长瞬间、能力跃迁与个性表达,生成动态“数字画像”,让原本隐性的成长过程变得清晰可感,真正实现了“看见儿童-支持儿童-成就儿童”的良性循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科学支撑。

教学展示:科技邂逅艺术,让童年更具创造力
教学展示环节,吴偲老师带来的中班艺术活动《鱼儿奇妙游》,生动诠释了科技与幼教的创新融合。孩子们先用平板电脑自由创作线条缤纷的小鱼,再通过3D扫描技术,亲眼见证自己的作品“游”进投影幕布上的海底世界。现场惊呼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科技的“魔法”不仅让艺术创作变得更具趣味,更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展现了“做中学、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深度教研:破译儿童心声,重构师幼互动新生态
主题为《破译“画”不出的心声》的现场教研引发广泛共鸣。活动通过情景剧真实呈现了教育中“被迫表征”的现实困境,教师们分为“童心守护组”和“效率破局组”展开深度思辨,共同探索借助多元表征与信息技术,从“评判者”转变为“理解者”的有效路径。这场思想碰撞,为破解幼教实践难题、构建相互理解的师幼共生关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专家引领:智慧引领方向,共话幼教新未来
市教科院学前教育科汤琴老师认为:博雅幼儿园通过构建“三位一体评价共同体”,实现了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教育生态,数字化手段的恰当运用,不仅提升了课堂互动效果,更让教师从“教的专家”转向“学的专家”,真正实现“以数据支撑教育,以技术赋能育人”。

江夏区幼教工作站教研员毛欢指出:“理念落地、数字赋能、师幼共长”三个维度分享了观察与思考。她认为,幼儿园将“生活即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于一日生活中,数字化手段“恰到好处”地服务于课程,而非替代教育本质,体现了“让每个孩子都灿烂发光”的教育追求。此外,她建议在电教课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创作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创作方式,激发幼儿创造力。

市教科院学前教育负责人张敏充分肯定本次活动。她谈到:博雅幼儿园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幼儿一日生活有机融合,构建了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生态,助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主要亮点体现在:一是技术赋能生活场域,创造新体系;二是课程资源虚实结合,建构新样态;三是家园共育资源共享,重塑新格局;四是数智赋能教研活动,营造新生态。
为全市幼教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作为区域幼教创新的缩影,博雅幼儿园以信息化赋能幼儿成长,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让“家门口的优质幼儿园”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乐园。期待以本次活动为纽带,凝聚行业智慧,共绘武汉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新蓝图。

(通讯员: 应乐霞)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