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都说大环境不好,之前还没有什么实感,自从看到街上的药店开始一家一家的倒闭,才真的感受到,到底为什么现在药店都能倒闭呢?
行业数据显示,药店数量锐减与财务表现下滑,共同描绘出衰败图景,传统经营模式已无法持续,过去一年里,全国累计约3.9万家药店停止运营,这个数字令人警觉。
关店速度呈现递增态势,2024年第一季度,超过6000家药店关闭,到了第二季度,关闭门店超过8000家。
第三季度,关闭门店数量增至9500多家,2024年第四季度,关闭门店更是达到1.4万家,关店速度明显加快。
全国范围内,累计约35.4万家药店已处于非活跃状态,包括注销、吊销或停业,目前活跃或在营的药店数量约21万家。
有预测指出,未来五年内药店数量将大幅减少,尤其是在竞争最密集的区域,市场收缩趋势明显。
利润方面也同样令人担忧,多家上市连锁药店,例如一心堂、老百姓、国大药房等,财报显示去年净利润增长首次由升转降。
部分上市药店甚至出现亏损,标志着曾经的利润神话彻底破灭,门店数量与利润数据同时下降,印证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严重受损。
即便身处行业前列的企业,也未能幸免于经营困境,高管层的动荡和股东的离场,加速了市场信心的流失。
山东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并于2021年上市,其创始人李文杰及其合伙人秦光霞近期做出了减持举动。
实际控制人李文杰首次减持公司股份后,约一年内,股东经历了四轮减持潮,2024年9月25日,某健康科技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3%的股份,理由是资金需求。
2024年11月6日,漱玉平民的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共同计划减持不超过2%的股份,理由同样是资金需求。
2025年5月27日,公司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秦光霞也计划减持不超过3%的股份,理由仍是资金需求。
秦光霞通过减持已套现超过1.4亿元人民币,这些频繁的内部减持行为,发生在公司门店数量净减少的背景下,引发了外界对企业前景的担忧。
例如,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漱玉平民的门店数量净减少了119家,而2024年全年,该公司关闭门店总数为118家。
截至2024年底,漱玉平民拥有9035家门店,直营店4438家,加盟店4597家,但到2025年3月底,门店总数降至8916家,直营店4353家,加盟店4563家,门店持续收缩。
另一方面,法律纠纷和公司治理失察,也让一些行业龙头深陷泥沼,广东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并于2017年上市,其创始人之一柯金龙遭遇法律困境。
柯金龙于2023年7月14日被留置,2023年8月24日被拘留,同年11月23日被以单位行贿罪起诉。然而,大参林公司直到2024年3月1日才披露柯金龙被留置和拘留的消息,信息披露严重滞后。
2024年4月,大参林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因单位行贿罪被判处罚金400万元,柯金龙本人也因单位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二审维持原判。
交易所对大参林及相关高管,包括董事长柯云峰、总经理柯国强、董事会秘书梁润世,予以监管警示和公开谴责。
在信息披露延迟期间,大参林的前十大股东之一高毅资本的基金,大幅减持了公司股票,2024年6月4日,柯金龙计划减持大参林不超过2%的股份。
他给出的理由是调整资产和融资结构、偿还个人债务以及降低股票质押率,此外,大参林还面临内部管理合规性问题。
一家大参林门店因店员联系顾客家属告知避孕药购买信息,导致顾客隐私泄露并引发诉讼,这暴露了其内部运营的严重漏洞。
传统药店外部受到线上电商的巨大冲击和跨界零售商的蚕食,内部则承受着日益严格的行业规范和高昂的运营成本压力。
线上购药服务,包括送药上门,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人们无需出门排队,手机下单即可送药上门,这严重分流了实体药店的客流。
这种数字化的消费习惯正在重塑药品零售格局,使得实体店的地理位置优势不再明显,顾客有了更多便捷选择。
有观点认为,日益严格的监管标准,例如对货架摆放等细节的严格检查和罚款,给小型药店带来了沉重的运营负担,使其难以喘息。
便利店等非专业零售业态也开始销售日常用品,如口罩,且价格可能更低,这进一步挤压了传统药店的市场空间,药店面临多重竞争。
面对行业困境,那些能够幸存的药店,正在积极探索“药店+”的多元化转型策略,它们试图从单一的药品销售商转变为综合性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行业内,一些头部连锁药店正尝试将药店与中医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结合,旨在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解决方案,满足顾客多样的健康需求。
部分药店开始向便利店或小超市模式转变,一心堂药店引入了护肤品、化妆品、牛奶、休闲零食等非药品,希望增加客流和销售额。
漱玉平民在2024年试点引入乳制品、花生油等高频生活便利品,试图将药店打造成类似便利店的综合业态,以提升坪效。
漱玉平民还与某公司合资成立药房,专注于个护和进口药品等差异化商品,这种探索被称为“药店+”模式,旨在拓展传统业务边界。
“药店+”模式的设想包罗万象,包括药店加诊所、药店加便利店、药店加体验中心、药店加宠物服务、药店加咖啡,甚至药店加彩票。
还有更具想象力的建议,例如药店加足疗、药店加美容美发,称为养生小馆,或者药店加小饭馆,主打药膳,甚至药店加蛋糕,专门推出中药减肥面包。
小药店也在积极求变,尝试将中药柜台换成零食架,或者推出“奶茶加创可贴”这样的组合销售,希望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药店的转型困境并非孤例,线下银行网点和券商营业部等,也面临着线上化冲击,大部分业务已转至线上,同样需要探索实体店的新功能。
未来,药店的趋势是转变为社区健康驿站,它们不仅提供药品,还能进行血压测量等基础健康服务,并兼具邻里交流空间的功能。
这种转型强调从单纯的商品交易,转向提供服务体验和人际互动,为药店赋予了更深层次的社区价值,只有有资本支持或能成功实现深刻转型的企业,才可能在未来五年内生存下来。
药店行业正经历一场痛苦但必须的蜕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过时,唯有积极拥抱变革,深入耕耘社区服务,才能在新健康零售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齐鲁晚报网2025-08-10《果然财经|零售药店倒闭潮来了?去年关了3.9万家》
央广网2025-08-22《闭店潮下零售药店谋变 靠前服务拓展价值点》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