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高层向普京如实禀告,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出现了很不妙的征兆

前言

近日,俄罗斯劳动部长科佳科夫给普京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没想到,这组数字让俄高层直接用了"民族存亡"这样的字眼。事情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1090万人的缺口到底意味着啥?俄罗斯还有招儿吗?

作者-水

这数字,真把人吓一跳

1090万!这个数字一出来,连普京都皱眉了。

科佳科夫在汇报中直言不讳:到2030年,俄罗斯需要1090万新增劳动力。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数字。其中1010万人,纯粹是用来填补即将退休老员工的坑,剩下80万才是真正的新增需求。

更让人头疼的是,表面上看俄罗斯的就业数据还挺漂亮。失业率已经降到了2.2%,这可是苏联解体以来的最低点。按理说,这应该是个好消息。可现实却是:七成企业在喊缺人手

这就像一个奇怪的悖论——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可企业却越来越招不到人。单是莫斯科一个城市,市长索比亚宁就预测,到2025年底劳动力缺口可能达到100万人

问题的根源其实很清楚:俄罗斯的人口结构出了大问题。2024年全年,俄罗斯出生人口只有122万,死亡人口却高达182万。这意味着什么?每年俄罗斯实际损失的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从地图上消失。

当劳动力短缺遇上企业用工需求,结果就是成本飙升、效率下降。俄高层把这个问题定义为"民族存亡级"的威胁,一点也不夸张。

政策折腾了这么多年,咋还是不行

说起来,普京政府在人口问题上可没少下功夫。

从2006年开始,俄罗斯就推出了各种生育补贴政策。二胎家庭有钱拿,三胎家庭有更多钱拿。到了2024年,连一胎家庭也能享受补贴了。不仅如此,多孩家庭还能拿到个税返还,生得越多,退得越多。

住房、医疗、教育,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优惠政策。按理说,这么大的力度应该能刺激生育率了吧?

可现实给了政策制定者一记响亮的耳光。俄罗斯的生育率不仅没有明显上升,反而在某些年份还出现了下降。2024年的出生率更是创下了1999年以来的新低。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钱不是万能的

现代俄罗斯年轻人面临的压力,远不是几万卢布的补贴能解决的。房价高企、就业竞争激烈、教育成本攀升,再加上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让许多人对生孩子这件事望而却步。

更关键的是,俄乌冲突让情况雪上加霜。一方面,部分青壮年参军入伍,减少了劳动人口。另一方面,为了躲避兵役,相当数量的年轻人选择了出国。虽然这部分流失的人口在总数上有限,但对于本就紧张的劳动力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普京在多个场合呼吁恢复"传统大家庭"模式,希望俄罗斯人能像祖辈那样,一家生七八个孩子。可问题是,现在的俄罗斯还是那个靠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吗?时代变了,人的观念也变了。

过去20多年,俄罗斯在人口政策上确实"缺课"太多。当其他发达国家开始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俄罗斯还在忙着处理经济转型和政治稳定。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人口结构的惯性已经很难逆转了。没办法,只能往外看了。

外援?想得美

既然内部生不出足够的人,那就从外面引进呗。这个想法听起来很合理,俄罗斯也确实这么干过。

中亚国家一直是俄罗斯海外劳工的主要来源。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国家的人说俄语,文化相近,来俄罗斯打工的门槛相对较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的建筑工地、餐厅、清洁行业,到处都能看到中亚面孔。

可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亚各国的经济开始起飞,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当地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相比之下,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经济增长乏力,卢布贬值,对中亚劳工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用一个比喻来说,过去是俄罗斯这个"大哥"招手,小弟们就屁颠屁颠跑过来。现在小弟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谁还愿意跑那么远受罪?

面对这种局面,俄罗斯开始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朝鲜工人开始出现在俄罗斯远东的工厂里,虽然数量有限,但至少是个补充。可朝鲜总人口才2000多万,能派出来的劳工最多也就几万人,对于俄罗斯庞大的用工需求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大胆的想法是从印度引进劳工,有人甚至提出了"引进100万印度劳工"的计划。这个数字听起来很诱人,可俄政府很快就否认了这个说法。

为啥?原因其实很现实。首先是语言问题,印度工人不会说俄语,俄国人也听不懂印地语,沟通成本太高。其次是治安担忧,之前中亚劳工大量涌入后,一些地区的治安状况确实出现了问题。最关键的是,俄罗斯长期存在的"大俄罗斯主义"思想,让很多本土民众对大规模外来移民心存抵触。

就在前不久,俄罗斯一些地区还爆发了针对中亚移民的排外事件。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政府就算想大规模引进外籍劳工,也得掂量掂量民意的承受能力。

外援靠不住,内政又解决不了,俄罗斯陷入了一个尴尬的死循环。看来得另想办法。

科技救国,还是画饼充饥

既然人力不够,那就用技术来凑。这是俄罗斯目前能想到的最后一根稻草。

工业自动化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大幅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自然就缓解了。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不就是靠着高度自动化,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制造业竞争力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俄罗斯的工业基础虽然不错,但在精密制造和智能化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更要命的是,西方的技术制裁让俄罗斯很难获得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

想要推进工业自动化,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可普京政府目前还没有拿出足够有效的扶持政策,这条路走起来并不轻松。

更现实的问题是,一个新生儿要成长为合格的劳动力,需要十多年时间。而工业自动化的升级换代,同样需要相当长的周期。可俄罗斯面临的劳动力危机,等得起这么长时间吗?

有人开玩笑说,俄罗斯现在的处境就像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生育政策需要等十几年才能见效,技术革命也需要时间和金钱,外来劳工又面临各种阻力。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只能寄希望于多管齐下,用时间换空间。

国际环境的变化也给俄罗斯的人口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才外流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专业人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或避免征兵,选择了离开俄罗斯。这对于一个本就面临人口危机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其实,日本、韩国、德国,甚至中国,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区别在于,这些国家要么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应对,要么有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来缓冲。而俄罗斯,既要应对内部的人口危机,又要应对外部的制裁压力,内外交困的局面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结语

说到底,人口这事儿从来不是光靠政策就能解决的。关键还得看老百姓愿不愿意生,敢不敢生。

俄罗斯现在的困境,既有历史欠账,也有现实压力。过去20多年错过的机会,想要在短时间内补回来,确实不容易。但危机往往也是转机,关键看怎么应对。

你觉得机器人能完全替代人力吗?还是人口才是硬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财经   俄罗斯   征兆   高层   人口数量   人口   中亚   劳工   劳动力   政策   现实   确实   数字   印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