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咸菜
编辑|江娱迟
有老板放话,中国连锁餐饮只要能证明没用过冷冻原料和添加剂,就给20万。
这悬赏跟扔了颗炸弹似的,炸出的不是真相,是行业里藏了半截的真话,我们早被预制菜包围了,只是卖饭的和吃饭的,对这事的认知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场没说透的暗战,里子全是民生经济学的算计。
内蒙的羊肉,早不是现杀现卖那回事了,秋季屠宰速冻后能卖一整年,更别说巴西、阿根廷来的冻品。
可西贝老板委屈,一群餐饮大老板跟着喊冤:“我们是食品安全模范,预制菜定义被扩大了,餐饮行业太难了!”
这话听着就别扭,跟前门楼子对不上胯骨轴子,食客要的是“标注清楚”,老板们扯的是“我们比90%的馆子干净”“冷链杀菌不算预制”,网上满屏喊“公示”,两边愣是没说到一块儿去。
不是食客不通情理,路边苍蝇馆子脏、行业不容易、国标有规定,这些大家都门儿清。
可架不住老板们玩起了左右互搏:打“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卖高价,被质疑了就说“工业化比家里干净”,拿A理由收钱,用B理由圆谎,周伯通见了都得说声佩服。
最戳人的是底线,用超长保质期食材,靠高功率电磁炉冒充“现炒”,这哪是做菜,是踩红线,烟火气可以淡点,但不能是电子鞭炮似的假把式。
矛盾的根子藏在两组数据里,华鑫证券报告说,2023年预制菜B端和C端比例是8:2,SKU1000多种,才是日本的三分之一,这8:2里还包括冻品、卤味,炒菜在C端占比可能都不到10%。
说白了卖饭的早把预制玩得门儿清,团餐规模从2019年1.5万亿涨到2023年2.1万亿,70%的外卖用料理包,算上对半加工、长保质期食材,外卖堂食几乎没不预制的。
更关键的是信任没跟上,麦当劳、肯德基的鸡肉检疫、蔬菜溯源、供应商标准,几十年攒下了信任背书。
而中餐连锁中那些超长保质期的冻品,能挨个溯源吗?有没有小作坊代工?老十四得说“难说”,一边要工业化的效率,一边没工业化的透明,这溢价自然卖得不踏实。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2023年7月,限额以上餐饮收入还降了0.3%,高端餐饮跌得更狠,大家不傻,打车要一口价,外卖要神券,堂食要团购,对“名不副实”的高价零容忍。
可吃饭这事早就成了两难,路边摊口味好,可洗菜糊弄、案板黏糊,商场连锁看着干净,一想到食材冻了个把月,大几百花得肉疼,外卖更别提,自己做饭又没那功夫,三天做一顿是解压,一天三顿是煎熬。
这背后是时代的转向:实用型消费要平价,情绪型消费愿花钱,房车家电能量化,卖高价就是不值,演唱会、宠物没法量化,千金难买乐意。
中餐连锁既没做到平价,又没攒下信任,还拆穿了“现做”的幌子,自然遭人诟病。
经济学第一原理说“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吃饭这事最懂这个理,没人能同时吃到又便宜、又健康、又好吃、又快的饭,就像没人能把睡眠、社交、稳定、自由全攥在手里。
预制菜是趋势,可趋势得接地气,老板们别再拿工业化当遮羞布,要么把价格落到实处,要么把信任建起来。
毕竟吃饭的事,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就像普通人的生活,从来都是在取舍里找踏实,不是在忽悠里找安慰。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