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年入15亿的水饺巨头,如今却一落千丈,全是因为被外资收购?

提起大娘水饺,不少人会想起它巅峰时的风光——年营收15亿,全国450家门店,是名副其实的水饺巨头。

可如今再提起来,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市场份额大不如前。

而这一切的转折,恰好发生在它被外资收购之后。

但这家曾经的行业标杆跌落神坛,真的全是外资收购这一个原因吗?

从月亏一万到年入15亿

这个1996年就开起来的水饺牌子,最火的时候2013年营收能到15亿,开了450多家门店,在上海南京路那种寸土寸金的地方,能跟肯德基、麦当劳做邻居,多风光啊。

可现在呢?公开信息显示,它的门店只剩133家,90%还都挤在江苏境内,出了省几乎见不到,不少人说它凉了全是外资收购搞的鬼。

信息来源:国产“水饺大王”年入15亿,曾开店450家,如今为何出现关店潮?

1996年,江苏常州的吴国强已经创业失败好几次了,兜里没剩多少钱,却还是不甘心,凑了仅剩的积蓄,在常州商厦开了家小小的水饺店,取名“大娘水饺”。

刚开始的日子是真难,每个月都要亏一万多块,吴国强好几次都想关店算了,觉得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

转折点出在他找的几位东北大娘身上,吴国强琢磨出“手工擀皮+现包现煮”的路子,还定了死规矩:面胚的重量、面皮的大小、馅料的比例,甚至每只饺子的克数,都得一模一样。

就靠这份实在,小店慢慢有了回头客,大家都说“这家饺子吃着放心,料足味正”。

1998年,他在苏州开了第二家店,1999年底更敢闯,直接把店开到了上海南京路,跟洋快餐抢生意。

2002年,大娘水饺开始开放加盟,这下彻底起飞了。公司建了中央厨房,统一给各个门店送食材,门店只负责现包现煮,成本降下来了,扩张速度也快了不少。

到2005年,营收就达到了3.5亿,纯利润有上千万,2013年更是摸到了巅峰,有7000多名员工,450多家门店,一年收入15亿,成了名副其实的“水饺大王”。

那会儿市面上连“现包水饺”的概念都少见,它能火,全是靠味道和实在堆出来的。

60岁老板找资本帮忙

门店越开越多,问题也跟着冒了出来,首先是出餐慢,大娘水饺点单后要等10分钟以上,赶时间的客人根本等不及,转头就走了。

其次是管理跟不上,2006年的时候,门店已经扩张到40多个城市、210家店,总部的直管模式根本顾不过来,有的店食材配送不及时,有的店服务标准也打了折,顾客投诉越来越多。

更要命的是租金压力,为了抢客流,大娘水饺选店总跟着肯德基走,专挑商场里的黄金地段,等于“在最费钱的地方卖平价水饺”。

信息来源:“内战”过后大娘水饺创始人吴国强谈新CEO:我给打90分

2010年后,房租一路大涨,成本压力直接压得不少门店喘不过气。

这时候吴国强已经60岁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接班人,看着日渐复杂的管理难题,他实在扛不住了,想到了引入资本。

2013年12月,欧洲私募巨头CVC成了大娘水饺的合作方。吴国强一口气出让了90%的股权,自己只留了10%——他没料到,这一步直接让他丢了对自己一手创办品牌的话语权。

当时没人想到,这会成为大娘水饺命运的转折点。

外资掌权改规矩

CVC接手后,操作完全变了味。

新的管理层眼里只盯着短期利润,很快就开始了“减成本”的改革:从2014年起,饺子从原来的20克缩到了17.5克。

汤品里的主料也少放了10%,连招牌的“手工现包”都改成了机器生产,可价格却涨了不少。

老顾客一吃就发现不对劲。当时不少网友发帖吐槽:“以前15块钱能吃得饱饱的,现在20块钱还没尝出味,饺子小得像馄饨,汤里就飘着几片菜叶。”

信息来源:外资入场,口碑暴降,门店腰斩,谁来拯救大娘水饺?

消费者用脚投票,2014到2015年,大娘水饺的销售额直接从行业第一掉了下来。

最让人唏嘘的是2015年公司年会,创始人吴国强居然没收到邀请,跑到酒店门口还被保安拦在了外面——曾经一手把品牌做起来的“水饺大王”,彻底成了自己品牌的“局外人”。

2016年1月,吴国强忍不住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控诉,说2015年大娘水饺的销售额只剩2013年的80%,负债率已经飙到了70%。

三年两度易主,4亿被打包甩卖

CVC换了两任领导也没救回业绩,很快就萌生了退意。

2017年初,CVC悄悄把大娘水饺卖给了格林豪泰旗下的格美集团,具体价格没公布,但外界都知道肯定卖不上价。这是大娘水饺两年内第二次换老板。

格美集团接手后,虽然把大娘水饺开进了部分格林豪泰酒店,还升级了一下品牌形象,但根本问题没解决。

2020年9月,格美集团收购了鹿港小镇的母公司后,就把大娘水饺和这些品牌打包在了一起。

2022年5月16日,格林酒店发布公告,宣布以约4亿元的价格,从控股股东手里收购了大娘水饺的全部股权和鹿港小镇83.9%的股权。

要知道,2013年大娘水饺单品牌的营收就有15亿,如今和鹿港小镇绑在一起才卖4亿,这个落差大得让人唏嘘。

根据格林酒店披露的信息,2021年大娘水饺和贝拉吉奥合计收入约7.4亿元,还不如巅峰时期的大娘水饺一半多。

不是外资的锅?

有人说大娘水饺的没落全是外资收购害的,但把所有问题都归到这上面,其实有点片面。同一时期,速冻食品行业早就悄悄变天了。

据投报研究院的数据,2018到2022年,现包水饺的市场规模从555.35亿涨到了918.99亿,年均增长13.42%。

粤饺黄、喜家德、袁记云饺这些新品牌趁机冒了出来,光袁记云饺的门店后来就突破了4000家。

这些新品牌要么主打“当天现包、新鲜看得见”,要么深耕细分口味,还跟上了外卖、社区店的趋势,很快就抢占了市场。

而大娘水饺在2013到2022年的三次易主中,管理层换了一茬又一茬,根本没人踏实做产品升级和市场布局。

等它反应过来的时候,市场早就被这些新品牌分走了一大块。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速冻饺子市场整体遇冷,销售额和销售件数都有下滑,本身口碑就受损的大娘水饺,日子自然更不好过。

结语

其实外资收购未必是“毒药”,湾仔码头2001年就被通用磨坊收购了,这么多年靠着稳定的品质,至今还在速冻水饺市场占着一席之地。

三全食品2008年上市后稳步发展,最新总市值达到了200多亿元。

关键不在于“是不是外资”,而在于资本是想长期把品牌做好,还是只想短期套现赚钱。

大娘水饺的故事其实很简单:餐饮品牌的根永远是产品。

1996年靠实在火起来,2013年后因为偷工减料、忽视消费者体验跌下去,道理就是这么直白。

现在它还在格林酒店旗下,靠着“酒店+餐饮”的模式挣扎,能不能翻身真不好说。

你多久没吃大娘水饺了?你觉得它还有机会回到当年的巅峰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水饺   巨头   外资   大娘   格林   品牌   饺子   酒店   巅峰   南京路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