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翻车背后:预制菜之争,撕开餐饮业“现做”的遮羞布

2024年餐饮圈最热闹的瓜,非西贝和罗永浩的预制菜大战莫属。

俩大佬隔空互怼五天五夜,从直播间吵到微博热搜,最后西贝不得不低头道歉整改。

这事儿乍看像商业互撕,细品才发现,背后藏着整个餐饮业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大Battle。

西贝翻车:标准认知打架

西贝贾国龙一开始可硬气了,拍着胸脯说自家"100%不是预制菜"。

为啥这么有底气?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了个《通知》,明确只有熟制的料理包才算预制菜,按这标准,西贝中央厨房出来的半成品都不算。

他们还开放后厨给人参观,强调菜都是现场加工的。

但尴尬的是,直播间里厨师剪开中央厨房的袋装烤鱼扔进烤箱,还拿出保质期12个月的"现熬鸡汤"、24个月的"新鲜西兰花"。

老百姓一看懵了:这跟我想的预制菜不一样啊?

在大家心里,只要不是新鲜食材现做,经过冷冻调味啥的,那就是预制菜。

罗永浩就说了:"你用预制菜可以,卖得贵也成,但骗我说现做就太不地道了。"

西贝这波操作有点冤,政策标准和大众认知压根不在一个频道。

政策把预制菜框得很窄,可老百姓不管这些,觉得工业化加工过的就不算现做。

这就好比你按规则考试拿了满分,可别人觉得你没按他们的规矩来,你说委屈不?

餐饮困局:预制菜是刚需

可能有人问了,西贝这么高端的餐厅,为啥非得用预制菜

其实这不是西贝一家的事,整个餐饮业都快离不开预制菜了。

先算笔经济账,2022年有数据显示,不少头部快餐品牌的预制菜占比都快到100%了,西贝、小南国这些也超过八成。

为啥?成本压的。

就说一个500平的中餐店,后厨得配俩热菜师傅,月薪各一万,还有二厨、帮厨,一个月光后厨人力成本就得四万。

可要是有中央厨房,机器切配能顶20个帮厨,10家店每月能省30万。

而且现在餐饮业日子不好过,2025上半年北京餐饮业利润率才千分之三,西贝净利率不到5%。

不用预制菜就得涨价,可消费者又不买账,你说餐厅难不难?

这不,西贝出事了,餐饮圈大佬们都站出来声援。

新辣道创始人直接悬赏20万,说谁能找出不用冷冻原料和添加剂的连锁餐厅,他就把钱给谁

这事儿看着像抬杠,其实也反映了行业的无奈:不用预制菜,很多餐厅根本活不下去。

破局之道:标准加信任

吵了这么久,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咋解决问题,罗永浩说要立法强制标注预制菜,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这想法挺好,但执行起来难。

就说北京吧,有21.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可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才5680人,人均管几十家,根本顾不过来。

而且预制菜定义模糊,后厨用了半成品算不算预制菜?取证都难。

2024年国家卫健委在审《预制菜国家标准》草案,打算强制披露信息,但估计也只能先把范围缩窄,管管即热料理包。

其实,预制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有研究说冷冻蔬菜和新鲜蔬菜营养差不太多,有的甚至还更高。

日本学校餐里预制菜用得很普遍,人家就当普通食品,关键是得有可靠的标准和监管,让消费者放心。

西贝其实挺可惜的。

他们以前还推过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后来被骂得放弃了,这次要是好好跟消费者科普,讲讲预制菜的好处和为啥贵,说不定比硬刚效果好。

说到底,预制菜争议就是工业效率和传统饮食观念的碰撞。

要破局,既得靠政策把标准定清楚,也得靠行业多跟消费者沟通,扭转大家对预制菜的偏见。

不然以后类似的风波,怕是还会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美食   遮羞布   翻车   餐饮业   消费者   标准   餐厅   认知   半成品   厨房   餐饮   中央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