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家卫真成大红人了,录音门事件还没过去,剧组嫖娼黑料又被扒出。
这下,他“艺术大师”的光环算是彻底碎了一地。
2025年10月31号,编剧“古二”(真名叫程骏年)在社交平台直接甩出来几段录音,这一下可算在娱乐圈炸了锅,紧接着各种猛料跟赶集似的冒出来,连快三十年的老黄历都被网友翻出来晒了。

这事儿的导火索就是古二曝光的私密录音,里面王家卫和编剧秦雯的对话听得人一愣一愣的。
王家卫当着人面夸唐嫣是“天选汪小姐”,背地里却在录音里说“唐嫣这人特能装”,还特意嘱咐古二讲戏时先到场开场,理由是“我太了解她了”。
秦雯在旁边更没闲着,吐槽陈道明改台词改得烂还记不住,甚至说《流金岁月》里本来该是刘诗诗的关键台词,偷偷给了倪妮。

消息刚出来,倪妮工作室第二天就急着发律师声明,说这是造谣毁名声,已经公证取证要追责。
可最该说话的王家卫和秦雯反倒装哑巴,从头到尾没露过面。
倒是古二被封号后换了个平台接着爆,甩出《会议纪要》和录音,证明自己确实参与了《繁花》剧本创作。
还放了秦雯搭档承认“股票商战”戏份是他写的音频,硬顶着剧组说他“没参与创作”的说法死磕。

这时候网上已经吵翻了,微博热搜前十里三条都是相关话题,抖音上有人剪了《繁花》片场反差视频。
一边是王家卫给唐嫣说戏的认真模样,一边配着录音里“她全靠装蒜”的台词,一夜播放量就破了千万。
风波越闹越大,有网友扒出件更惊人的旧事——快三十年了,还是1993年王家卫在陕西榆林拍《东邪西毒》的时候。

当时剧组旁边的小招待所里,居然出了桩集体嫖娼案。
1996年出版的《榆林市志》第45页写得明明白白,警方当场抓了30个人,其中嫖客16个、暗娼7个,剩下的是牵线的和围观的。

那时候娱乐圈刚有点起色,没人想把事儿闹大,涉案的交了罚款、受了顿教育就放了,连新闻都没上,对外只说是场务、司机这些临时工干的。
后来有人质疑“一群临时工哪能组织起这么大阵仗”,榆林市方志办主任郭建祥特意出来澄清,说林青霞、张国荣那些主演压根没沾边,就是剧组后勤人员出的岔子。

有网友专门翻出当年的市志扫描件,照片拍得清清楚楚,这事儿确实不是编的。
不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套操作可太典型了,临时工哪能掀起那么大的阵仗呢?
比起三十年前的旧闻,演员们在王家卫剧组受的“罪”更让人心疼。最典型的就是辛芷蕾,她在《繁花》里演李李,光走路就练了两年多。
王家卫就爱拍女演员的背影,《花样年华》的张曼玉、《重庆森林》的林青霞都是这么成的经典,可辛芷蕾本来走路特随性。

为了走出李李那股子风情和韧劲,脚底板磨得全是水泡,破了就贴创可贴接着练,天天练到崩溃,还得额外学拉丁、探戈练仪态。
有场火锅戏她饿得吃急了点,立马被导演喊停:“李李是来谈生意的,能光盯着肉吃吗?”最后没办法,只能用筷子蘸点麻酱意思一下。

梁朝伟更是早早就受过这种“折腾”。拍《阿飞正传》有个吃梨的镜头,他每吃一口,王家卫就在监视器后面喊“卡”,问哪儿不对,导演就光摇头不说话。
就这么来回折腾,梁朝伟硬生生吃了27个梨,回家胃里反酸水,躲在房间里偷偷哭。
后来拍《花样年华》吃云吞面,又吃了26碗才换回来一句“还不错”,差点留下后遗症,看见面就想吐。

不过辛芷蕾后来也说了句实在话,她以前演戏全凭感觉,是“体验派”,王家卫逼着她从外在细节往角色里钻。
比如李李的孤独感,就是从“一个人闯上海,晚上回家只煮碗清汤面”的想象里磨出来的。有场海边告别戏,她演爱人跳海后在车里崩溃大哭,反倒被王家卫一次过,还夸了句“其实也能拍得很快”。

网上还传过秦雯问古二“王家卫私下怎么解决生理需求,是不是同性恋”,被怼了还调笑对方是“王家卫的狗”。
但翻遍所有曝光的录音,压根没这段内容,也没有官方实锤,不少人都觉得是网友结合嫖娼旧闻编出来的料,纯属添油加醋。
现在网友吵得最凶的就是:这到底是“追求艺术”还是“滥用权力”?有人帮王家卫说话,说他这是打破演员的舒适区,刘嘉玲就曾说过“他就是要把你觉得会演的方法全打破”。

但更多人觉得这就是欺负人,明明一句话能点透的问题,偏要让演员瞎猜,反复NG折腾人,分明是仗着“拍他的戏能得奖”的光环作威作福。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说得特到位:“我们反感的不是严格,是手握话语权的人把片场当皇宫,随便践踏别人尊严。”

财经博主还算了笔账,说这波风波下来,王家卫的品牌估值至少缩水30%。想想也是,当年《摆渡人》拍得那么烂,也没见他用要求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有个剧组统筹在朋友圈调侃:“戏里把上海拍得跟油画似的,戏外把片场搞得像菜市场,这双标玩得比台词还溜。”
其实说到底,观众从来没要求艺术家必须完美,但艺术绝不能成为傲慢的遮羞布。不管是偷偷改台词的猫腻,还是让演员磨出血的“严格”,本质上都是权力没被约束住。

王家卫的片子确实捧红了不少演员,但像辛芷蕾这样“痛并成长”的幸运儿终究是少数,更多时候,演员的妥协换不来尊重,只会惯出更离谱的规矩。
这波风波哪儿是什么“墙倒众人推”,分明是大家终于敢说句实话:就算是名导,也得守点规矩,尊重人比啥都重要。
毕竟观众看的是作品,敬的是真本事,不是看谁的架子大、脾气臭。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