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术语体系革新:是变革还是混乱?

最近,中国酒业协会推动的白酒术语体系革新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将酒精度≥25%vol归为“高度酒”的提议,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一改变,不禁让人重新审视白酒行业的发展走向,也引发了诸多思考。

一直以来,白酒行业以42度为界区分高低度酒,这一标准已深入人心,成为消费者选购白酒、酒厂定位产品的重要依据。其背后有着国际惯例的支撑,也契合大众对白酒度数的传统认知。然而,如今中酒协提出将25度作为高度酒的分界线,这一巨大转变,着实让人始料未及。在没有明确官方说明的情况下,不少人猜测,这或许是为了适应新的消费趋势,亦或是为白酒国际化铺路,但这些都只是猜测,没有确凿的依据。

与此同时,中酒协还提出淡化“香型”分类,鼓励“品牌+风味”表达。这一举措同样备受争议。中国白酒的香型丰富多样,从浓香、酱香到清香、米香等十二大香型,每种香型都有着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风味特点,是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虽然可能难以精确区分所有香型,但香型早已成为白酒的标志性特征,也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今突然淡化香型概念,让企业以“品牌+风味”定义产品,这无疑是对传统白酒认知体系的巨大挑战。没有了香型的界定,消费者在选择白酒时可能会更加迷茫,市场上的产品也可能陷入概念混乱的局面,究竟什么是独特的风味,又该如何评判?

再看以“勾调”取代“勾兑”这一变革,旨在重塑工艺认知,消除公众对“勾兑”一词的误解,突出白酒酿造中“精心调配”的传统技艺与科学内涵,这一出发点是好的。毕竟在消费者心中,“勾兑”一词长期与“劣质酒”“酒精酒”挂钩,严重影响了白酒行业的形象。用“勾调”正名,有助于还原白酒酿造工艺的真实面貌,提升消费者对白酒品质的信任。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酒业协会推动术语体系革新,其初衷或许是为了适应消费变革,破除沟通壁垒,引领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比如,重构酒精度分类,引导行业聚焦酒体风味的提升与创新,践行“高度酒、轻松饮”的现代消费理念;淡化香型分类,构建更具识别度和消费共鸣的特色产品体系。然而,在推行这些变革时,是否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呢?

对于消费者而言,白酒术语体系的稳定与清晰至关重要。频繁的变革和模糊的概念,只会让他们在选购白酒时更加不知所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需要简单明了的标准来判断产品的优劣。如果行业术语变得混乱,消费者可能会对白酒失去信任,转而选择其他饮品。

对于白酒企业来说,这些变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进行产品创新,突出品牌个性与风味特色,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新的术语体系,重新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白酒术语体系革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权衡各方利益,谨慎推进。在追求创新和变革的同时,不能忽视行业的传统根基和消费者的认知习惯。希望有关部门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更加深入地调研市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完善相关标准和解释,让白酒术语体系的革新真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助力,而不是引发混乱的源头。

(来源:佳酿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美食   白酒   术语   混乱   体系   香型   消费者   风味   产品   行业   认知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