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没抢故宫文物?全靠这群人带着逃亡,网友:别美化侵略者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韩错

编辑I韩错

前言

咱今天聊个扎心又提气的事儿:为什么当年日本人没抢走故宫文物?

日本掠夺文物

这时候千万别扯什么“侵略者手下留情”,真相就俩字 —— 人护!1933 年山海关一丢,北平城炮声震得窗户都颤,一群戴眼镜、拿毛笔的读书人,愣是把一万多箱国宝打包南迁,在枪林弹雨里走了大半个中国,商周青铜器、唐宋书画愣是没沾半点火星子。

这哪是文物迁徙?分明是中国人用命护着的文明根脉!

文物大迁徙

说起来,这事儿当初差点黄了,当时有人堵在故宫门口骂,说文物一迁,北平就成了空城;还有人寄恐吓信,放话要让护宝的人 “横着出去”,据坊间传闻就连胡适这样的大学者都反对,说北平有国际人士,日本人不敢来,还怕文物运出去出岔子没人担责。

好在当时故宫院长是个清醒的,非常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就是要将手中的一万多箱文物保护好,坚持要带着文物一起“出走”,说什么也不能让故宫成为第二个圆明园,就这样几十个“故宫人”和文物开始了“大逃亡”。

你可别觉得 “护文物” 就是打包搬箱子,那一路的凶险,现在想都后怕,从北平到南方,沿途要么是战火,要么是土匪,他们得避开炮弹,还得防着抢匪,甚至得跟恶劣天气较劲 —— 下雨天怕书画受潮,大晴天怕木箱晒裂,每箱文物都裹着好几层棉絮,走得比蜗牛还慢。

就这么步步为营,大半个中国走下来,一万多箱文物没丢一件,这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独一份的奇迹。

可咱也得认个疼:还有一半文物,现在还躺在大英博物馆里,馆门口写着 “中国人创造了最悠久璀璨的文明”,游客看着赞叹,咱中国人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 那些带着冰冷编号的文物,每一件都是过去的屈辱印记。

来源网络

就说那幅 1600 多岁的《女史箴图》,当年英国人请日本修复师修,人家按日本习惯把画裁成三段,还乱喷化学药水,明清题跋全当边角料剪了,好好的国宝被折腾得遍体鳞伤。

后来还是中国修复师邱锦仙站了出来,她在放大 25 倍的显微镜下,用特制浆糊涂平翘起的丝线,再用中国传统矿物质颜料一点点复原,不仅把国宝救了回来,还让它多了 200 年寿命。

之后几十年,她在英国修复了 400 多件中国文物,有人骂她 “帮洋人修抢来的东西”,她却说了句实在话:“骂几句国耻容易,可让国宝回家的前提,是国宝得先在啊!” 这话没毛病,文物在,文明的根就在,总有一天能回家。

修复文物

到了 2012 年,单霁翔成了故宫院长,这人也把 “护文物” 做到了极致,不仅走过故宫的近完万间房屋,结合故宫房屋的特点,制定的“冷光源”、“及时清理垃圾”等制度,减少火宅发生的可能性。

为了能更好的维护“文物”,更是别出心裁,有回领导视察,别人都展示好地方,他偏把人带到杂草丛生、建筑发霉的角落,领导一看就急了,问要多少钱修,他直接说 “四个亿”。

单霁翔

有人纳闷:“故宫还缺钱?” 还真缺!门票收入全缴国库,国家只给部分拨款,剩下的得自己想办法,后来在他人的建议下,他搞出了一堆文创:浮雕小镜子、凤冠冰箱贴、盲盒玩偶,还有每年必抢的故宫日历。

回头想想,从 1933 年那群读书人护宝南迁,到邱锦仙修复文物,再到单霁翔守护故宫,一代代人拼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中国人的文化底气,文物会老,但文明的传承不会断 —— 就像那枚 “家国永安” 的石枕,不管在哪,都能让中国人读懂:咱的根,一直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历史   故宫   侵略者   日本   文物   网友   北平   国宝   中国   中国人   读书人   山海关   胡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