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神舟二十号飞船于11月4日遭遇太空碎片撞击以来,大家都很关心这艘飞船乃至空间站和航天员们的状态,至11月14日,我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终于发布消息称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要回来了,让人比较意外的是航天员们并不是搭乘原船返回,而是换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

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经搭乘神舟二十一号飞船撤离空间站,踏上了返回之旅。这一非常规操作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情况发生,载人航天决策者们又是基于怎样的考量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呢?神舟二十号真的就是被撞坏到不能再使用了吗?

从《北京日报》14日给出的最新消息来看,神舟二十号是返回舱的玻璃舷窗出现了裂纹,如果只是裂纹的话,应该并非完全失去返回功能,因为返回舱返回时经过高温炙烤,舷窗也有可能出现裂纹,甚至可能还会烧蚀掉一部分,但舷窗玻璃很厚而且是多层防护,所以虽然有危险,但并未完全丧失返回功能。不过我们不会让我们的航天员去冒这个险的,所以神舟二十号飞船是因潜在风险被排除在载人返回任务之外的。

回溯该事件的起点是11月4日,该飞船在近地轨道遭遇太空碎片撞击,原定11月5日的返回计划被迫推迟。要理解这一决策的合理性,需先认清太空碎片的“致命威胁”——近地轨道散落着超过1.7亿件太空垃圾,其中1厘米以下的“隐形子弹”虽无法有效监测,却能以每秒7.6公里左右的速度飞行,其撞击能量相当于同等质量的手榴弹爆炸。
飞船舷窗出现裂纹的情况已经说明舱体遭到了损害,微小的结构损伤可能在返回制动、黑障区穿越等极端情况下被放大。因此,放弃神舟二十号载人返回,是我们拒绝“赌概率”,要从源头规避风险的必然选择。

但神舟二十号也不会被彻底弃用,推测后续它将以无人模式返回地球,地面研究人员会对其进行全方位拆解与检测,重点分析碎片撞击位置、损伤程度及防护材料的抗冲击表现。这些数据将直接用于优化载人飞船的被动防护系统——比如增厚返回舱关键区域的烧蚀防热层、改进舱体夹层的缓冲结构,从而为后续任务打造更坚固的“太空盾牌”。
此次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换乘神舟二十一号返回,看似临时调整,实则是中国空间站“双飞船应急模式”的首次实战检验。天宫空间站当前采用“三舱T字构型”,天和核心舱配备3个主要对接口,常态化对接“两艘载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可以确保空间站中的6名航天员随时可以返回。所以在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之后,神舟二十二号将很快发射对接空间站备用。

对比2022年俄罗斯联盟MS-22飞船遭碎片撞击后,航天员滞留10个半月才被救援;2024年美国波音星际客机故障后,航天员靠借乘SpaceX龙飞船返回的案例,中国航天通过提前部署备份船,将应急响应时间压缩至9天,展现了体系化的风险应对能力。
另一方面,换乘过程本身也是对航天技术的极限测试:神舟二十号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的生理数据、操作习惯已与原船系统深度绑定,而神舟二十一号的界面布局、操控响应甚至舱内环境均存在差异,乘组需在短时间内完成适应训练,这背后依赖的是飞船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航天员的全能操作素养。

此外,神舟二十一号此次还面临一个特殊挑战——是否携带重达120公斤的第二代“飞天”航天服B款(蓝饰带)返回。这款“功勋战袍”已完成20次出舱任务,远超15次的设计寿命,其防护层能抵御100℃温差与微陨石撞击,关节设计兼顾灵活性与安全性,若能带回地面,既能成为激励公众的航天文物,也能为月面航天服研发提供关键磨损、老化数据。

但返回舱300公斤的载重限额、0.85米的舱门直径,以及重心调整对返回姿态的影响,都让这一计划充满不确定性。最终,中国航天选择“安全优先”,若航天服无法随此次返回,也有可能装到神舟二十号飞船中返回,毕竟这艘飞船里面没有人,而飞船虽然舷窗有裂纹,但大概率仍具备正常返回的条件,所以可以考虑以这种方式将航天服送回来,这方法也再次印证了“人比物重”的核心原则。
随着神舟二十一号搭载航天员返回,空间站将暂时面临“无备份飞船”的空窗期,而神舟二十二号的发射,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窗期。根据官方通报,神舟二十二号将“择机发射”,其任务定位与发射时机的选择,需结合技术准备、空间站需求与发射窗口综合判断,但相信应该很快的。

从技术准备来看,神舟二十二号已进入应急待命状态,遵循中国航天“发一备一”的滚动备份机制——地面始终有一艘备用飞船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处于待命状态,长征二号F火箭的两个发射工位分别承担任务发射与应急救援功能。所以目前神舟二十二号已处于待命状态。
从任务需求来看,神舟二十二号此次发射将是“不载人模式”,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恢复空间站的应急冗余,确保后续驻留航天员拥有撤离通道;二是可能携带修复材料,为神舟二十号无人返回后的技术分析提供支持,或补充空间站的实验物资。
此外,有消息显示,神舟二十二号还将为2026年的长期驻留试验做铺垫——预计该飞船后续将承担航天员在轨停留超一年的任务,此次发射也可视为对飞船长期在轨能力的前期验证。
长远来看,此次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回事件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从“技术突破”迈向“体系成熟”的缩影。从神舟二十号的风险评估,到神舟二十一号的应急启用,再到神舟二十二号的补位准备,每一步都体现了“预防为主、应急为辅”的安全理念,也展现了中国航天在轨道碎片应对、飞船系统冗余、航天员保障等领域的全面进步。

消息来源:《央视新闻》11月14日报道《神二十乘组踏上回家之旅!神二十一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北京日报》11月14日报道《神二十飞船返回舱舷窗玻璃出现细微裂纹,将继续留轨开展试验》
#神二十返回舱玻璃现裂纹 将留轨试验#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