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爆卖 32 亿,中国最 “土” 饮料,被 “华尔街收购之王” 盯上

最近,饮料圈出了个大新闻。那个在烧烤摊、大排档爆火,一年能卖 32 亿的大窑汽水,被传出要被美国私募巨头 KKR 收购 85% 的股权。

要是这事儿成了,大窑可就迎来个华尔街来的新 “大老板”,原本的创始人团队得变成少数股东了。这剧情转折太快,就像打仗时突然换了主帅,让人措手不及。

华尔街 “猎手” 盯上中国汽水 “黑马”

这个 KKR,在投资界那可是大名鼎鼎,号称 “华尔街收购之王”,出手那叫一个狠辣,眼光也贼毒。以前在中国,投过宠物食品,也投过美瞳这些热门行业。

可这次,他们把目光对准了一瓶汽水,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KKR看中大窑,主要是觉得它特别像当年的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靠着下沉市场、线下密集的门店网络,还有低价策略,在茶饮界混得风生水起。大窑也一样,扎根下沉市场,靠着餐饮渠道,一瓶大汽水,在烧烤摊、火锅店里卖得火热。价格亲民,渠道利润高,这种商业模型已经被证明能在中国市场 “杀” 出一条血路。

所以,KKR 想花大价钱,把大窑收入囊中,拿下控股权,让大窑从中国本土品牌,变成他们全球投资版图里的重要一环。

可这事儿,对大窑来说,有点尴尬。就在不久前,大窑还信誓旦旦地说,没打算找外部资本,也没考虑上市。

结果现在,突然传出被收购的消息,就像战场上说好坚守阵地的部队,突然被曝出要临阵换帅,难免让人觉得有点魔幻。大窑这是被资本 “突袭” 了,还是早就悄悄和资本 “暗通款曲”,现在只是消息泄露了?这背后的弯弯绕绕,估计只有大窑和 KKR 心里清楚。

“大” 字诀的成败

大窑能火起来,靠的就是一个 “大” 字。瓶子大,520ml 的容量,和北冰洋 248ml 的小瓶子一对比,简直就是 “巨人”。在消费者眼里,大就意味着实惠,花同样的钱,能喝到更多,这买卖划算。而且,大窑给渠道的利润空间也大得惊人。

一瓶出厂价不到 2.5 元的汽水,到了终端能卖 5 元,在餐厅里甚至能卖到 15 元。这么大的利润差,哪个烧烤店、火锅店老板能不心动?

为了多赚点钱,他们都成了大窑最卖力的推销员。再加上请了形象 “高大威猛” 的吴京代言,喊出 “大汽水,喝大窑” 的口号,一下子就抓住了男性消费者的心,特别是那些喜欢在餐桌上大口吃肉、大口喝汽水的人。

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个 “大” 字,现在也成了大窑的枷锁。当大窑想走出 “烧烤伴侣” 这个舒适区,推出果汁、茶饮这些新产品时,市场反应却很冷淡。

消费者对大窑的印象,已经牢牢地和大汽水绑定在一起了,在他们心里,大窑就应该是那个又大又实惠的汽水品牌。这种固定认知,让大窑的创新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就像一艘在浅滩里的巨轮,想转向却处处受限。

餐桌 “宠儿” 与货架 “隐形人”

大窑特别聪明的一点,就是避开了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巨头在超市货架上的正面交锋。在超市里,这两大巨头早就把地盘瓜分完了,新品牌想插一脚,比登天还难。

大窑另辟蹊径,把中国数不清的餐馆、大排档当成自己的 “主战场”。

数据显示,大窑超过 85% 的销售额都来自餐饮渠道。靠着和中小老板们建立起来的人情关系,还有给的高额利润,大窑在餐饮渠道建立起了一条坚固的 “护城河”,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想攻进来,不容易。

但是,这条 “护城河” 也慢慢变成了 “围城”。因为只在餐饮场景出现,大窑很难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饮品选择。走进那些窗明几净的大型连锁超市,你很难找到大窑的身影。

这就限制了大窑的消费人群,也让它的品牌发展遇到了瓶颈。要从区域品牌变成全国性大品牌,大窑必须得走出餐饮渠道这个 “舒适圈”,在更广阔的市场里站稳脚跟,这对大窑来说,是一场惊险的 “突围战”。

烟火气与健康 “原罪”

“大车、大房子、大窑”,这个网络段子,把大窑的品牌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大窑不精致,甚至有点 “土气”,但它实在、豪爽,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烧烤,打开一瓶冰镇大窑,那股子畅快劲儿,让人瞬间放松。大窑和消费者之间,有一种不需要过多思考的情感连接,就像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兄弟,默契十足。

可是,当你看看大窑的配料表,这种好感可能一下子就没了。

人工色素、安赛蜜这些添加剂,都在上面列着。在现在这个追求 “无糖、低卡、清洁标签” 的消费时代,大窑的这些配料,简直就是在和潮流对着干。

有串串店老板就直言,现在年轻人更倾向于点气泡水,因为大窑添加剂太多,不健康。这种和健康理念的脱节,成了大窑的 “命门”。

它能在烧烤摊上大杀四方,却很难赢得注重健康和身材的年轻一代的心,这对大窑的未来发展,无疑是个巨大的阻碍。

草根逆袭与资本 “收割”

大窑的创业故事很励志。创始人王庆东1996年抵押房子,盘下快倒闭的八一饮料厂,从蹬三轮卖汽水做起,硬是把品牌做到年销32亿。这个本土品牌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夹击下,靠接地气的打法闯出了一片天。

但现在情况有变。华尔街资本KKR要入股,创始人团队可能失去控制权。这是很多本土品牌做大后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要发展就得引入资本,但也可能失去话语权。

大窑本身也有不少问题:主打"大"字但被其限制,餐饮渠道卖得好但超市少见,受中年人喜爱却被年轻人嫌弃。KKR入局后,要么帮大窑全国扩张,要么因解决不了老问题而失败。无论如何,大窑的经历说明:品牌想长久,光靠一个优势不行,得不断升级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美食   华尔街   中国   饮料   汽水   品牌   百事可乐   渠道   可口可乐   资本   烧烤   餐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