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涛观点,清朝野史中康熙背后的几个关键决策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最近关于康熙的身世这段历史被炒得沸沸扬扬。那段历史,既跟洪承畴有关,也跟孝庄有关,还跟皇太极有关,当然也跟后来的乾隆也有关系。我们今天主要不是谈这个历史本身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谈在重要事件背后的重大决策。我试图通过重大决策的作出和它的结果,来看重大决策背后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从而帮助我们从这个历史的迷雾中去剖析这样一个问题。

因此,我研究的问题就是围绕着康熙的身世,对他一生中几个重大决策的研究。为此我们将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皇太极的重大决策;第二,满清发生的重大决策;第三,康熙的决策;第四,乾隆六下江南背后原因;第五,结论和建议。

一、从皇太极开始的一个重大决策

在满清的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人物是开拓者,一个是努尔哈赤,一个是皇太极。努尔哈赤属于清朝的开创者、建国者;皇太极是他的儿子,他延续了这个辉煌,为后来的清朝入关打下了基础。我们首先能看到的是,皇太极在俘虏了洪承畴之后,面对这样一位明朝的重臣——有智谋、有影响力、也有才能的人物,能不能收服洪承畴并为其所用,这成为皇太极关键的一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就面临着是杀掉洪承畴还是利用洪承畴的问题,这时他就需要做一个重大决策。这个重大决策,就是怎么把洪承畴变成为我所用的问题。于是皇太极做了一件在现在看起来令人瞠目结舌、也让人感觉奇怪的事情:为了收复洪承畴,他派他的妃子大玉儿去密见洪承畴。这在清朝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这个大玉儿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不管孝庄具体做了什么事情,最终洪承畴归顺了大清。洪承畴的归顺,使他本人成为清朝的开国功勋人物,也让皇太极为他的孩子福临入关、开拓北京奠定了基础。所以可以说,收复洪承畴这是个重大决策。我想这算是清朝最大的决策,因为这属于胜利的第一步。

其实在此之前还有一个重大决策,也是被历史忽略的。努尔哈赤是建州女真的传人,也是部落首领的儿子,他当时的活动区域应该是丹东,后来到阜新。当时驻守关外的是李成梁,他是镇守北方的明朝重臣。据说李成梁和努尔哈赤有一段渊源:李成梁收努尔哈赤做他的义子。努尔哈赤在父亲被杀之后做出这个决定,我认为这个决定对双方来讲都是好事情。对李成梁来讲,是为自己的子孙留了一条后路,他当时都没想到努尔哈赤能够建立大清,但至少培养一个虎狼之人为自己的子孙保驾护航是有可能的。所以如果说明朝是亡于谁,我觉得应该亡于李成梁。作为努尔哈赤来讲,他一方面是享受李成梁的抚养,同时也为他以后的崛起汲取了力量,形成了他的江湖地位。我认为这个决策在历史上地位很高,不过是被忽略的。

这是两个奠定满清立国的重大决策。

二、在满清发生的重大决策

在历史记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玄烨出生之后得了天花,最后被治好了,所以就被立为太子,最终在八岁的时候继位。这是正史的记载。但一个最大的传说,就是围绕着玄烨到底是谁而展开的。传说玄烨在历史上有两个,一个真玄烨,一个假玄烨。真的玄烨得了天花死了,这个假玄烨就顶替了他的位置。这个假玄烨是谁呢?据说是孝庄皇后和洪承畴两人所生的孩子。也就是说,在名分上,玄烨是孝庄太后的孙子、福临的儿子,但实际上他是孝庄的亲儿子。她通过这种调包的方式,使他成为太子。

这一点大家质疑比较多——第一个质疑是觉得洪承畴不可能和孝庄有生育的可能;第二个是清朝的皇宫也好,王宫也好,管理非常规范,血缘关系很纯正——但他们忽略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当时孝庄确实见过洪承畴,同时孝庄也确实有可能和洪承畴做这种暗通款曲之事。我今天要说的是:如果玄烨死了,那么清朝的太子就会另选他人;但如果用这个假玄烨来顶替的话,这个决策就意味着未来的皇帝将牢牢掌握在孝庄手中。从孝庄本身的角度来讲,这个决策是相当精妙、也是相当正确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如果假设事后证明这个事情是真实的,真的是由孝庄的儿子代替了玄烨,那么这个决策不仅仅是颠覆了历史,也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格局。也就是说,孝庄通过她的这一出“狸猫换太子”实现了她对政权的掌控。我想这可以说是惊天霹雳,是一个了不起的决策。它需要有胆识,需要对传统有所突破。

三、关于康熙的一些做法问题

康熙继位之后有几个值得注意的事情,一个是"康熙"这两个字。"康熙"的"熙",这个字恰恰与洪承畴的父亲洪启熙呼应、后来康熙的儿子改叫胤禛、胤礽、胤祉等,与洪承畴的老师洪启胤的名字相对应。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历史情况。

康熙这个年号是后来起的,因为一般来说年号都是后世给他起的,不是他本人起的,但这个年号的起用理由倒是令人感到值得玩味。这种背后的决策就很细致入微了。据此有人认为,康熙很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世,福临当时知道母亲的事情就自杀了,而鳌拜想揭露这个事情,也被除掉。当然这个解释有些牵强附会,但是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所以这是我们看得到的与康熙有关的事情。

当然至于康熙的文治武功,收复台湾,平定吴三桂,包括攻打葛尔丹,这都是他份内之举,也是一个重大决策的问题。

四、关于乾隆六下江南背后的原因

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样一个情况,康熙和乾隆都喜欢巡游,这在皇帝里比较少见。而乾隆六次下江南,每次都会从扬州到浙江海宁,据传与陈氏有关。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是洪承畴本来姓陈,三代之前被改姓洪。后来他入朝为官,先辅佐大明后辅佐大清,这是历史的一个情形。后来他又改回姓陈。

据说乾隆的母亲姓陈,所以如果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康熙的孙子的话,那么当时雍正娶了陈氏,生下乾隆。而且乾隆名叫弘历,这个"弘"字尽管字面上和洪承畴的"洪"不是同一个字,但是发音是一样的,所以有人就感到颇为奇怪。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也算是人之常情,符合常理。也就是说六下江南其实是为了祭祖,甚至有一次是在洪承畴百年之后,乾隆特地选在特定日子到海宁去祭祖。

以上我们讲了四件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决策,这些重大决策既对历史产生影响,也对当时的生活产生影响。当然,最近网上也有传言说多尔衮和孝庄有瓜葛,而且多尔衮最后也是被害死的,这些都是野史。不过野史毕竟需要正史去佐证它,但是正史往往是这样:第一是有利于统治阶级,第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不会记载某些事情,特别是一些传闻,这就给野史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五、结论和建议

我们通过对清朝围绕着玄烨的身世和乾隆的身世发生的几件事,以及他们所做的决策进行分析,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早期皇太极的决策对后世的影响非常重大,也就是说,需要付出代价的决策才能真正带来有价值的成果。

第二,从康熙到乾隆,他们各自都有重要的决策举措,从这些决策背后能够看出当事人对生活的理解,也特别能够反映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一点虽不能作为历史的直接佐证,但至少可以作为理解历史的参考。

为此我们提出两个建议。

第一,普通人对决策的理解,在重大关键时刻一定要敢于做出重大决策,不惜付出相应代价,因为这样的重大决策往往决定着后续的发展走向,这恐怕是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要通过决策带来的影响来审视历史事实,这样我们才能分析历史的变化规律,进而掌握这个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做的分析,仅供各位茶余饭后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历史   野史   清朝   康熙   观点   关键   李江涛   乾隆   努尔哈赤   重大决策   太极   事情   身世   江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