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小野
本文信息来源:《谷正文情报工作档案》以及张瑞芳口述自传《岁月有情:张瑞芳回忆录》
谷正文一生有两个心结:一个是吴石将军的去世,吴石将军被他视为此生败笔,因为这个男人钢铁一般的意志令他没有套到任何口供。晚年时期,他曾落寞地说道:“我太相信眼睛看见的东西了。”言外之意是,他还没有领教我党的信仰!据说晚年谷正文经常半夜从噩梦中醒来,嚷着“吴石来了!”翻身坐起,紧接着一整条街的狗都跟着叫起来。
另一个遗憾是他与自己年少时期的仰慕对象,彼时分隔海峡两岸。这个他一生求之不得的女人,就是著名演员张瑞芳。
谷正文去世的七年前,他给张瑞芳打过一个电话,直到撂下电话后,将这个细节写进他的自传,他才正式交稿付梓。
可见一片痴情。那么,张瑞芳在电话中是如何回复他的?
谷正文可能到死都没明白,张瑞芳是他一辈子高攀不起的女人。
张瑞芳一生低调,比如执导过《瞧这一家子》的著名导演王好为是她的亲外甥女,王好为却一生都不敢提及二姨。
直到张瑞芳去世前出版了一本自传,人们通过这本书,才对她有了更为清晰完整的了解。
只可惜谷正文早于那三年前去世,不然他可以绝望地了解到张瑞芳真的高攀不起!
演员张瑞芳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是李双双那般淳朴的农村妇女,没有一个银幕形象是小资贵妇。事实上,从小到大,张瑞芳的生活圈子非常高端,接触的全是上三流的人物。
举例说明:
张瑞芳的父亲去世后,蒋介石送来挽联,上书四个大字——“精神不死”;
1942年,张瑞芳想嫁给演员金山,剧作家曹禺出面去跟金山谈,劝他今后要收敛一下浪漫多情的性格。金山情急之下,将自己写给张瑞芳的情书用红色圆珠笔画出重点,寄给周恩来,得到其首肯之后,二人方才举办婚礼;
张瑞芳与金山举行结婚仪式时,主婚人你都想不出来是谁,是大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
远在延安的周恩来和邓颖超特地寄来一件礼物——一件洁白的钩针编织的蕾丝桌布;
张瑞芳的小妹张昕是北京电影学院第一代老师,一手培养了唐国强与张铁林等知名明星;
1960年,张瑞芳的母亲去世后,墓碑上的碑文由周总理亲手书写……
深入了解张瑞芳的人都知道,她的家,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家庭。
1918年6月15日,张瑞芳出生于河北保定。张瑞芳的父亲张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蒋介石、白崇禧等为校友),母亲杜建如则是密云一名乡绅世家的大家闺秀。
右一为幼年张瑞芳
1928年4月,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发起第二次北伐。张瑞芳的父亲张基作为北伐军第一军团陆军中将炮兵总指挥在山东作战,1928年4月19日,却突然在徐州兵败自杀!
杜建如带着小儿子前往徐州奔丧,了解到一个内情,丈夫的死没有那么简单,更多地源于国民党内部的势力倾轧。第十军军长王天培,眼见失败在即,于是心生一计,责令远在济宁的张基带着炮兵部队一天到达徐州增援!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现在的话讲,这就是有意甩锅,张基被人套路了,有人想让张基来做背锅侠!
万没想到保定人张基颇有燕赵之风,秉持着“兵覆则死”的义理,当场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
王天培找到了替罪羊自以为得计,但还是被明眼人蒋介石识破,最后以“贻误战机”的罪名将其秘裁!
经此一难,张瑞芳的母亲杜建如恨透了国民党,就连国民政府发给的抚恤金都被其拒领,扔下一句——“我一个人能把孩子们养大!”掉头就走。
在1935年“一二·九”学生抗日救国运动中,杜建如支持大女儿张楠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初秋,她家已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的场所。黄敬、蒋南翔、彭真等先后在她家开会或联络接头,她还为党组织保管过一些文件。不久后,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化名廉维。
在这些时常进进出出张家的年轻人当中,有一名叫郭同震的男生,时任中共北平学生运动委员会的书记,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谷正文。
正是这个时候,谷正文结识了尚在16岁的张瑞芳,一见倾心。
谷正文1910年出生于山西汾阳路家庄,原名郭同震,兄弟五人,在家中排行老大,年轻时就读于汾阳中学。
1931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为了家乡之光!未曾想,仅仅入学月余,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
谷正文有感原有的“科技救国”理念可能会成为南柯一梦,于是积极投身到北大抗日救国运动的洪流当中!谷正文秘密加入我党,成为学运积极分子,后任中共北平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
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芳龄二八的妙龄少女张瑞芳!
见过张瑞芳本人的人,都说她比银幕上的形象更漂亮!光洁的皮肤嫩得能拧出水来,一双忽灵灵的大眼睛格外传神,性格又活泼可爱,浑身上下散发着少女特有的青春气息。
据说金山在跟张瑞芳演话剧《屈原》时,有感她美丽动人,竟然不顾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忘情地当众亲了她一口!在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谷正文可没那个胆子,他顶多是暗自苦恼,默默暗恋这个女孩儿。
直中取,他是不会,他的长项是曲中求!
未几,他想出个主意,当他从张瑞芳的大姐张楠那里得知,张瑞芳的兴趣爱好是演戏、并且早于9岁就开始登台演出,于是,他力劝张瑞芳加入他们北京大学的话剧社,出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的女主角香姐。
这个时候,刚从青岛流落到北京的崔嵬、也就是后来北京电影制片厂执导过《青春之歌》的导演,正组织北大学生排练《放下你的鞭子》。谷正文跟他十分熟稔,把张瑞芳介绍过去,就是他谷正文一句话的事。
听闻有戏演还是积极向上的抗日剧目,张瑞芳当然开心地跳起来,满口答应下来。
谷正文当然也非常开心,这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心仪的女孩儿。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诡计多端的谷正文绝然没想到,他这个堪称完美的计划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
谷正文也不好好想想,像张瑞芳这样的高人气女孩儿,怎么可能只有他一个人惦记呢?
没过多久,剧团迎来了几位新成员,其中便有北平大学表演系的余克稷。这位兼具专业表演素养,且容貌英俊、气质儒雅的白面书生,就这样悄然闯入了张瑞芳的生活。
张瑞芳芳心暗动,眼里哪还装得下别人?
许多年后,余克稷成为了张瑞芳的第一任老公,此乃后话。
但此时的谷正文还蒙在鼓里,依然当自己是张瑞芳的男友要求,围前围后献殷勤,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悉心照料,而且还积极筹划安排演出。绞尽脑汁,排除一切阻力。
1935春天,谷正文与同学们策划了一次香山“春游”,在北大的同学聚集在香山之后,他们在现场演出了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在现场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的围观群众当中,隐匿着不少军警,一双双警觉的双眼密切地盯着学生们的一举一动,直到张瑞芳与崔嵬上场之后,特务们才惊觉,这哪里是什么郊游?这分明是一次抗日主题的大型集会!
奇怪的是,从那儿以后,张瑞芳好像再也没有看见过谷正文的身影。
其后数年,张瑞芳和北大剧团辗转多地上演进步街头剧,当他们演到河南信阳时,张瑞芳忽然接到了余克稷从重庆寄来的信件,邀请张瑞芳前往重庆,加入他名下的怒吼剧团。并在那里起步,奋斗多年后,张瑞芳成为了中国话剧界与舒绣文、白杨、秦怡齐名的四大名旦之一!
上世纪四十年代战火频仍,亲友们天隔一方,生死难料,张瑞芳自顾不暇,就渐渐地忘记了谷正文这位曾经的好友。
时光倥偬,岁月如梭,转眼到了21世纪的第一年,200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突然有一通电话打进张瑞芳上海的家中。
接起电话,对方自称是谷正文,俄尔又补充道“我就是当年的郭同震!”
彼时,张瑞芳虽然已是82岁高龄,但依然头脑清晰,耳聪目明,很快就回忆起郭同震正是当年在北大剧团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啊。
未等张瑞芳亲切地叙旧,谷正文却开始自报家门,想显摆一下自己“混得好”。如今,人在台北,已经官至保密局侦防组组长,军衔将军,“弄到你们家的宅电也不是什么难事!”
张瑞芳可不吃他那套,听罢立马色变,险些摔断电话!
她这个1938年20岁就入党的老党员,对“军统”二字内心十分反感,于是厉声问道:“你不是革命青年吗?怎么跑到敌人那边去了?”
谷正文当时回了一句话,令张瑞芳印象很深,却又十分费解。
谷正文这样说道:“当时我感觉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不可爱了。”
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谷正文在自己的传记中对自己中途变节是如何解释的呢?
小编在看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时,感觉余皑磊把这个角色演的太正经了。
应该换成很不正经的喻恩泰来演!
怎么说呢,你若是看谷正文的传记,就会对这个人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此人简直是打进军统内部的憨豆。
全篇透着一种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态度,处处显示出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为人处事的机会主义作风扑面而来。
谷正文到了晚年退休之后,没事儿就爆点小料,一个是因为他实在无聊,另外一个是这是一种自保的手段。要知道,了解太多党国的机密,很容易被上峰人道毁灭的。
比如谷正文曾经爆料说,“白崇禧是被蒋介石毒死的”,很快遭到白崇禧儿子白先勇打脸,“没有的事儿!”
比如他就很瞧不上蒋氏父子,说建丰同志就连唐朝和宋朝哪个在先都不知道。
谷正文玩世不恭的态度在于他公然透露自己上班摸鱼,上世纪六十年代,谷正文也很想在东南沿海一带空投军统特务,但是后来大多消失于茫茫人海。
这些青年才俊寸功未建,反倒为我国的戏曲事事业添砖加瓦,成为很多戏曲创作的灵感源泉。比如当时的《龙江颂》、《磐石湾》等等……
工作毫无进展,谷正文应对的办法则是在当地拿一些粮票布票回去给老头子开心。
值得注意的是,谷正文提及他在“剿共”的过程中立下的头一桩功绩,当时他在北平抓到过一名地下党的重要人物李先生,并不急于提审,而是先将他软禁起来,关在自己办公室的西厢房。随后,谷正文叫来家中的女佣前来办公室打扫卫生,他是如此授意女佣的——“那位李先生会叫你带话、带纸条到外边,你一定要先拒绝他,就像你平时拒绝我一样,直到李先生掏钱出来给你小费,你再答应他。”
谷正文说,他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当时北平地下党的关系网。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张瑞芳的母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没有遭到逮捕。
而且谷正文还在书中透露,早在北大时期,他就已经是军统的人,戴笠每个月派一个联络员跟他联络一次。
如此算来,也正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前后,甚至同年四月的香山演出。
谷正文说,那次大家在香山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演出结束后,谷正文察觉出四周有特务监视,他生怕这些特务行动起来,抓捕自己戏剧团的学生,于是提议赶紧撤离。
为了显示自己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形象,谷正文当时跑到路中央,躺在马路上,拦下一辆大卡车,然后吩咐同学们赶紧上车逃离现场,结果所有的男女同学都坐上卡车之后,这部车子径直开走了。
把谷正文一个人扔在了现场。
或许这里面有一些同学看谷正文高调的作风不顺眼;或许有一些男生是她的情敌;或者干脆这就是同学们的一次疏忽,正经有襟怀的男生会潇洒的甩甩头,不以为意,顶多对自己说上一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谷正文没那么潇洒,他对此事耿耿于怀。
在书中,他暗示读者,这是他变节的转折点。
如果谷正文想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那他的下半生应该是幸福安逸才对啊。
看看这个人是怎样的一生啊,到了晚年,连妻子递过来的水都不敢喝,生怕下毒;儿女全都远走美国,只是每年春节回来象征性的探望一下;他在家里养了二十几条狗,夜夜防备有人暗杀;再有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吴石将军夜夜守候在他的梦里,每每将他吓得魂不附体,一身大汗淋漓惊坐而起。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7年1月25日谷正文以97岁高龄去世,长寿对于他来说只是无期徒刑,死亡对于他来说才是无罪释放,真正的聪明人会有这样的晚年吗?
(全文完)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