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反复发作,病根是脾胃不足!中医专家告诉您,这些事要经常做
每到夏天,不少朋友就会被恼人的湿疹找上门。浑身瘙痒的红疹,反复发作的折磨,简直让人苦不堪言!但你知道吗?夏季湿疹可不只是因为 “湿” 这么简单,今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覃国祥就带大家一探究竟。湿疹的发病是内外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究其根本原因,脾胃功能异常是“罪魁祸首”!中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就像我们身体的 “后勤部长”,负责运化水湿。要是脾胃功能不好,水湿就会在体内越积越多,变成湿邪。若平时饮食不注意,吃太多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或者爱喝酒,都会伤害脾胃,让湿浊在体内滋生。若心情不好,肝气郁结,还会 “欺负” 脾胃,影响它的正常工作,进而引发湿邪。再加上夏天又热又潮,人体毛孔张开,风湿热邪很容易乘虚而入,刺激皮肤,引发湿疹。而且湿邪特别顽固,时间久了还会耗伤阴血,让皮肤得不到滋养,导致湿疹反复发作。湿热浸淫型(急性期):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和水疱,常有点状或小片状糜烂面,渗液明显,瘙痒剧烈。常伴有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状。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期):常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出现鳞屑、结痂,瘙痒多仍较为明显。可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四肢乏力等脾虚症状。血虚风燥证(慢性期):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或发病即为慢性,患处皮肤粗糙肥厚、干燥脱屑,抓痕血痂明显,可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可伴口干,纳差腹胀,失眠等症状。鲜茅根30克,生薏苡仁300克。先煮茅根20分钟后去渣留汁,再放入生薏苡仁煮成粥。
鲜茅根清热凉血,生薏苡仁除湿利尿。适合湿热蕴结型湿疹患者。取茯苓30克,赤小豆50克,大米100克。先将茯苓洗净,煎取药汁,去渣后与赤小豆、大米一同煮粥。
茯苓能健脾利湿,赤小豆利水消肿,二者搭配煮粥,适合脾虚湿盛型湿疹患者,可每周食用2 - 3次。山药、芡实各50克,粳米100克。将山药去皮切块,与芡实、粳米一起煮粥。
山药健脾益胃,芡实补脾止泻、祛湿止带,此粥对于改善脾胃虚弱、湿气重引起的湿疹有很好的效果,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准备冬瓜500克,薏米30克,排骨300克。将排骨焯水后与薏米一同炖煮,待薏米快熟时加入切块的冬瓜,煮至冬瓜软烂,加盐调味即可。
冬瓜清热利水,薏米祛湿健脾,排骨补充营养,这道汤品不仅美味,还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适合大多数湿疹患者。黑芝麻30克,红枣10枚,粳米100克,先将黑芝麻炒熟研末,红枣去核,与粳米一同煮粥,粥熟后加入黑芝麻末,搅拌均匀即可。
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红枣养血安神,对血虚风燥型湿疹有很好的调理作用。短期合理使用可快速控制炎症,但需遵医嘱,不可长期滥用。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干燥,加重湿疹症状。并非所有食物都会诱发或加重湿疹,只有明确引起过敏的食物才需要避免,其他食物应合理摄入。湿疹反复发作,很容易使患者产生自暴自弃、烦躁、讨厌和赌气等心理,而这对疾病是很不利的,会延误治疗和加重病情。湿疹很怕刺激,即使再痒,也不能用热水烫洗和搔抓,否则会加重病情。瘙痒剧烈时可用冰敷或轻轻拍打的方式缓解瘙痒,身边还可以备些止痒药膏。有渗液的部位尽量少洗,宜保持干燥,并避免接触化学洗涤用品。 注意保湿,可使用医学护肤产品进行润肤,如凡士林、医用特护霜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好做到微微出汗,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身体代谢,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能力。穿透气棉质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湿疹治疗宜积极,但不可频繁更换医生。不同类型湿疹治疗所需时间不同,频繁更换治疗方法,容易使病情迁延或加重。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如对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外出;对尘螨过敏,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保持居住环境清洁。
更新时间:2025-05-11
标签:养生 病根 脾胃 湿疹 中医 专家 薏米 黑芝麻 赤小豆 芡实 冬瓜 粳米 皮肤 茯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所有内容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