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六六
编辑|六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每年要消耗近6000吨稀土,这些材料几乎全部来自大陆。现在管控标准从10%直接收紧到0.1%。台积电那座正在美国建设的先进工厂,真的能如期投产吗?

说起芯片制造,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那些高大上的设备——光刻机、蚀刻机、离子注入机。这些设备确实关键,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没有稀土材料,这些设备根本转不起来。

制造芯片需要的抛光材料,里面含有稀土;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特殊玻璃和陶瓷,离不开稀土;就连那些精密的光学镜头,也得靠稀土元素来提升性能。
更关键的是,先进制程芯片对材料纯度的要求极高,任何一点杂质都可能导致整批产品报废。

中国台湾地区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4年,整个台湾地区的稀土消耗量达到7000吨,其中96%都是从大陆进口的。这个比例高得吓人,基本上等于把供应链的命门完全交到了别人手里。
台积电作为用量最大的企业,一家就消耗了近6000吨。这个数字背后,是数百座晶圆厂、上万台设备的日夜运转。

法国泰雷兹集团的一位负责人私下说过一句很实在的话,大意是为了拿到稀土资源,他们几乎没办法拒绝中方提出的任何合作条件。
这话虽然说得比较含蓄,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谁掌握了稀土,谁就握住了半导体产业的七寸。

大陆这次出台的新规,最核心的变化就是把稀土管控标准从10%收紧到了0.1%。别小看这个数字的变化,实际影响大得惊人。

以前10%的标准,说白了就是粗放式管理。只要产品中稀土含量超过10%,才需要申报和审批。
这个门槛其实很高,大部分稀土应用产品都达不到这个比例,所以出口相对容易。可现在标准直接降到0.1%,几乎所有含稀土的材料都被纳入管控范围了。

这个变化对台积电意味着什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采购周期被拉长了。原本可能一周就能拿到的材料,现在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时间可能要拖到一个月甚至更久。
对于芯片制造这种分秒必争的行业来说,这种延迟是致命的。客户的订单等不了,生产线停不下来,库存又不能堆太多,这种节奏一旦被打乱,整个供应链都会出问题。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在一次公开场合不得不承认,大陆的稀土政策确实对公司经营造成了直接影响。
要知道,台积电这样的巨头一般不会轻易表露这种焦虑,能让他们公开承认压力,说明情况已经相当严峻了。

新规还带来了另一个麻烦——成本上升。申报审批需要时间和人力,还要提供各种技术资料和用途说明。这些看不见的成本累加起来,最终都会反映到芯片价格上。
对于利润率本来就在收窄的台积电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国方面之前出台过一个规定,要求先进制程的芯片必须在指定的工厂完成封装测试。这个要求本身就给台积电增加了不少麻烦,设备要搬迁,工艺要调整,人员要培训。
现在稀土供应又出现问题,这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美国自己有稀土矿,储量还不小,但问题是没有完整的加工产业链。开采出来的稀土矿石,还得运到中国来加工提炼,最后再运回去使用。
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成本,更关键的是时间上根本来不及。芯片制造需要的是高纯度、高精度的稀土材料,这种加工能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建立起来的。

台积电美国工厂面临的困境很明显。如果继续依赖大陆的稀土供应,就得接受更严格的审批和监管,这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如果想绕开大陆寻找其他供应商,短期内根本找不到能替代的。日本、澳大利亚虽然也有稀土资源,但加工能力和产能都远远不够,而且价格要贵得多。

2030年量产先进制程的计划,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没有稳定的稀土供应,再先进的设备也只能当摆设。外媒对此评论得很直白,美国工厂恐怕也难逃这一劫。

2024年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收入达到了1795亿美元,芯片自给率已经提升到50%。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华为海思、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本土企业的快速崛起。
原本很多需要找台积电代工的订单,现在都转向了大陆本土的晶圆厂。

汽车芯片市场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大陆提出的目标是2027年实现汽车芯片完全自主供应。这可不是一句口号,背后有实实在在的产能在支撑。
比亚迪、吉利这些车企,现在用的芯片越来越多地来自国产供应商。这些订单以前很大一部分是台积电的,现在基本都流向了大陆本土企业。

台积电在大陆市场的份额萎缩速度超出预期。一方面是因为本土竞争对手技术进步很快,28纳米、14纳米这些成熟制程的良品率已经不输给台积电了。
另一方面,大陆客户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也更倾向于选择本土供应商。毕竟谁也不想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特别是在当前这种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下。

美国那边的订单也在延期。因为先进制程芯片必须在美国完成封装的新规,很多客户的订单都被推迟了。
工厂还没完全建好,工艺还在调试,良品率也不稳定,这些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客户等不了,自然会去找其他供应商。

台积电现在真的是两头受困。大陆市场丢份额,美国市场订单延期,稀土供应还受限制。这种局面下,想要维持以前的增长势头,难度可想而知。

从供应链角度看,短期内根本找不到能替代大陆稀土的其他来源。即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联合起来建立新的稀土供应链,至少也需要5到10年时间。
这个周期对于瞬息万变的半导体产业来说,实在太长了。10年后的市场格局会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准。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进程已经不可逆转。技术在进步,产能在扩张,生态在完善,这个趋势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改变。
台积电曾经在大陆市场占据的优势地位,正在一点点被蚕食。

美国工厂的投资已经砸下去了,现在停也不是,继续也难。停下来意味着前期投入打水漂,继续建设又面临稀土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不确定性。进退两难,说的就是这种局面。

有分析认为,台积电可能会被迫做出一些艰难的选择。比如在技术转让、产能布局、市场策略上做出更多让步,来换取相对稳定的稀土供应。
这种让步会不会影响公司的长期竞争力,现在还不好说。

稀土管控这张牌,大陆打得很精准。它不像芯片禁令那样简单粗暴,也不像技术封锁那样容易引起反弹。
稀土管控是一种更加温和但同样有效的手段,既表明了态度,又留有余地。台积电想要摆脱这个困局,恐怕得拿出真正的诚意来。
稀土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材料,现在成了影响全球半导体格局的关键因素。台积电的困境,说到底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后果。大陆收紧稀土管控,不是简单的贸易手段,而是在重塑整个产业链的权力结构。
台积电能不能渡过这个难关,不仅要看企业自己的应对能力,更要看国际半导体产业的合作格局会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信息来源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2024年度稀土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10月
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协会《2024年第三季度产业统计数据》,2024年11月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运行情况》,2024年9月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预测报告》,2024年8月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稀有金属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24年7月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