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暑也分“阴”和“阳”?处理方法别用错了

广东卫生信息2025-08-30 00:04:36

虽然已经立秋,

但广东天气依然十分炎热。

大热天里,

有人在大太阳底下中了暑,

也有人待在空调房却莫名头晕乏力

——这其实也可能是中暑!

原来,在中医看来,

这两种情况分别叫作“阳暑”和“阴暑”。

虽然名字里都有“暑”,

但原因和处理方法完全不同,

用错方式反而可能让身体更不舒服。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

这对“暑热兄弟”!

阳暑:传统意义上的中暑

“阳暑”,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那种中暑。一般是因为在高温环境下待得太久,身体来不及散热导致的。

为什么会得阳暑呢?

比如在太阳下长时间活动、干活,或者走远路出汗太多,暑热“邪气”侵入身体,就会引发不适。

【主要表现】

发高烧、大量出汗

脸红、嘴巴干、总想喝冷饮

头晕头痛、恶心、没力气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或抽筋

【调理原则】清热泻火,解暑益气

立即处理: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可适当喝些凉开水或电解质水)。

代表方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这类方剂以寒凉药物为主,旨在清热泻火。

常用中成药:仁丹、十滴水 等,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

饮食建议:多吃西瓜、绿豆汤、黄瓜、苦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

阴暑:其实是“凉”出来的

“阴暑”并不是普通的中暑,更像是因为夏天贪凉而引起的感冒。

为什么会得阴暑?

比如从很热的地方突然进低温空调房、大汗淋漓时马上冲凉水澡、或者吃太多冰棍冷饮——这些行为会让身体的毛孔一下子关起来,把湿热闷在里面,同时又受了寒。

【主要表现】

发热但怕冷、不怎么出汗(这点与阳暑最大不同。)

头痛、身体酸痛、沉重乏力

恶心、想吐、拉肚子、没胃口

感觉像“夏天的感冒”

【调理原则】解表散寒,化湿和中

立即处理:别继续待在太冷的环境,喝点温开水或红糖姜茶,帮助身体微微发汗。

常用中药:香薷饮、藿香正气散。这类方剂既能发散风寒,又能化解体内的湿气。

中成药推荐:藿香正气水(或胶囊) 是对付阴暑的常用物。注意:十滴水主要用于阳暑,二种药别用反!

饮食建议:喝点热粥、姜茶,避免生冷和油腻。

一表读懂:阴暑 vs 阳暑

特征

阳暑 (热出来的)

阴暑 (凉出来的)

诱因

烈日暴晒、高温劳作

贪凉饮冷、空调直吹

机制

体温升高引发器官损伤

冷热交替导致血管痉挛

核心病机

暑热内盛

寒湿夹杂、表里俱困

体温

高热,怕热

发热但怕冷

出汗

大汗淋漓

无汗或少汗

口渴

口干舌燥,想喝冷饮

口不干或想喝热饮

全身感觉

面红目赤,烦躁不安

头痛身重,乏力恶心

关键用药

十滴水、仁丹

藿香正气水

夏日防暑小贴士:

1.高温时段(早上10点-下午4点)尽量少在户外待太久。

2.从外面进室内,不要马上对着空调吹,让身体缓一缓。

3.冷饮别吃太多,早上喝点姜枣茶,能帮脾胃保暖。

4.保证睡眠,夏天体力消耗大,休息好才不容易生病。

5.对症备药:常户外活动备十滴水;常坐空调房的备藿香正气水。

最后总结一下:

阳暑是“热”出来的,要清热,用十滴水。

阴暑是“凉”出来的,要散寒祛湿,用藿香正气水。

分清“阴”和“阳”,

才能舒舒服服、

健健康康

度过这个夏天!

作者: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急诊科 胡志亮

编辑:陈佳

责编:韩晓萃

防中暑,先辨阴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1

标签:养生   方法   健康   藿香   身体   暑热   冷饮   方剂   空调   乏力   头痛   高温   大汗淋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