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罕见的在周日公布了10月份价格指数。10月份,用统计局的原话表述是:
“10月份,扩内需等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叠加国庆、中秋长假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受国内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


不过10月CPI指数的走强有一定特殊因素,持续性有待观察。食品烟酒和交通通信同比下跌,其他用品及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分别上涨12.8%、1.9%和1.7%. 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涨幅较大,特地去查了下,具体包括了:实物用品(首饰和殡葬用品),服务项目(美容美发,洗浴,旅游住宿,房产中介服务和诉讼服务)以及其他杂项(保险服务等)。比如,统计局提到,10月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分别上涨50.3%和46.1%;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8.9%和2.8%;医疗服务和家政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4%和2.3%。

毕竟,通SUO的流行故事讲了好几年,我之前贴过疫情之后五年来国内价格指数走势图。其中,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自2023年初以来,在0附近已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PPI指数则自2022年初见顶以来,持续下行了近四年的时间。

反观海外,疫情之后由于供应链的紧张和全球大放水,以美日欧为例,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飙涨。美国和欧美的CPI在2033-2023年同比涨幅一度冲高到10%左右,直到近两年才回到2%以上的涨幅水平,距离2%的政策合意中枢已经很接近了。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价格也是(供需)周期,主要经济体在历史多数时间内处于通胀周期内。温和的通胀,对于经济,就业,债务乃至全社会的活力都是有助益的。比如,日本尽管在高水平上“停滞“了二三十年,但数十年的下行期于就业,债务和社会活力的影响的确是个反面案例。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期待通SUO的结束和通胀的开启呢?事实上,过去两年来很多政策和策略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的。比如在需求端不遗余力的扩大内需,在供给端持续“反内卷“,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往明年看,消费端的刺激如以旧换新面临较大压力,但就业和收入可能会触底回升,房价亦在逐步寻底。如果在需求端和供给端找到新的平衡,那么步入通胀就是顺理成章和各方乐见其成的事情。届时,价格数据对股,债和商品等都有新的指向性意义。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