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每日粮油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为应对局部线路运输需求过热现象,自11月1日起,哈尔滨铁路局发往郑州铁路局的玉米铁路运费优惠政策将进行调整,实际运费有所上调。
经测算,政策调整后,玉米的吨均运输成本将增加约19元。

据悉,今年黄淮地区长时间降水导致部分农田积水,轮式收割机难以入地,农户只能人工抢收,而收获的玉米因缺乏晾晒条件,含水量过高且霉变、发芽问题突出。
由于新收玉米存在水分高,部分玉米霉变较高,导致质量受损,农户保管玉米难度加大,大量新玉米在收获期间即进行了售卖。并且在质量问题的干扰下,玉米市场不同品质之间价差巨大,在基层一些受损的玉米收购价格仅为0.5元左右,而市场上的国标三等玉米则集中在1.1元附近,市场对于达标玉米的需求潜力巨大。
相较而言,东北地区受中储粮等企业的采购影响,30水潮粮价格则在0.8元以上的位置,且呕吐毒素等指标优于黄淮地区,使得今年大量优质玉米南下时间和数量均超出市场预期。
并且因价差和品质问题,有网友指出,可能存在黄淮玉米返销东北的情况。此前东北某玉米深加工企业曾单独发布对玉米呕吐毒素超标的扣价标准。
目前运费增加除了会增加玉米跨区运输成本外,更大的问题是折射出运力不足,这可能将对东北玉米的外运构成影响,从而降低黄淮地区的供应压力。
其他方面,日前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前9个月的粮食进出口数据。从粮食进口来源来看,除了巴西稳居大豆进口第一来源国外,澳大利亚成为中国谷物进口第一来源国。
具体来看,今年1-9月中国累计进口8618万吨,其中巴西占比74%,美国19.5%,阿根廷则仅占3.4%,约为290万吨。
不过,从最新消息来看,9月份阿根廷关税暂免期间中国大约进口了超200万吨的阿根廷大豆,且中美大豆贸易也有望重启,预计四季度大豆进口比例会出现明显调整。
在谷物方面,受今年中国国内需求不旺影响,今年前九个月整个谷物进口保持低迷,累计进口量锐减至1849万吨,降幅达到57.6%。
从国别来看,澳大利亚以793万吨的进口量稳居谷物进口第一位,主要对华出口谷物为大麦526万吨,高粱181万吨,另有小麦86万吨。
排名第二的则是加拿大,对华总出口规模为289万吨,其中197万吨为小麦,是中国第一大小麦进口来源国。阿根廷则依靠高粱和大麦的进口位居第三,总数量为150万吨。
而此前占据对华谷物出口主力位置的美国,进口总量则仅为82万吨,其中包括高粱80万吨,玉米2万吨。
总体而言,由于今年中国玉米进口规模的大幅锐减,使得大麦成为谷物进口第一大品种,且进口来源国也出现极大的分散性。
比如在前九个月的玉米进口中,俄罗斯以32万吨的对华出口占据了第一位,巴西则为25万吨,乌克兰为23万吨。作为对比,在2020年至2024年的高峰时间段,乌克兰400多万吨的进口规模也仅能排到第三。
除了进口外,今年1-9月中国粮食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出口品种仍以大米为主。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稻米累计出口量101.8万吨,同比增加24.9%。其中,向土耳其出口14万吨,占比14%;向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口10.2万吨,占比10%;向韩国出口8.98万吨,占比9%。
每日粮油作为行业自媒体,即日起我们也将陆续对大家提供一些本地产农产品推荐,种类不限于大米、玉米、水果等,如果您有好的本土农产品也可与我们联系。
本周我们给大家推荐的是来自黑龙江建三江农场的小禾清风大米,真正的东北大米,喜欢的朋友不妨采购品尝,也可直接私信我们,感谢大家支持!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