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Mini LED电视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CINNO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Mini LED电视销量渗透率达28.3%,同比暴涨320%。
不过这场高增长盛宴的红利并未雨露均沾——海信、TCL、创维、小米四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高达93.1%,几乎垄断整个赛道。而曾经在高端市场呼风唤雨的三星、索尼等外资品牌,合计份额仅2.6%,被彻底边缘化。
这不仅是市场的洗牌,更是国产电视全面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Mini LED为何突然爆发?核心在于技术成熟与成本下探。相比传统LED背光,Mini LED通过数万颗微米级灯珠+精准控光算法,实现超高对比度、极致黑场表现和HDR动态范围,画质接近OLED,却无烧屏风险,寿命更长。
过去因成本高昂,Mini LED仅用于万元级旗舰,但2025年,随着驱动芯片、封装工艺的突破,其价格已下探至5000元档,成为中高端电视的“新标配”。
消费者也迅速用脚投票:在618期间,Mini LED电视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00%,用户普遍反馈“画面通透、暗场细节丰富、观影沉浸感强”。一场由画质升级驱动的换机潮已经到来。
Mini LED的爆发,恰逢国产头部品牌的全面发力。海信、TCL、创维、小米凭借“多品牌+全价位”的集团军模式,迅速吃下绝大部分增量。
海信以E5N、E5N Pro+为核心,覆盖4000元至1.2万元价位,兼顾画质调校与智能体验,稳居销量榜首;
TCL及子品牌雷鸟密集发布26款新品,主攻3000-6000元主流市场,以高性价比抢占中端用户;
创维推出16款机型,主打“低价高配”,酷开系列在下沉市场表现突出;
小米则凭借S Mini LED系列异军突起,目前S Pro Mini LED 2026系列已经开启盲约后,有望市场份额更进一步。
这种“全价位、全渠道、全品牌”的立体布局,让四大厂商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据奥维云网统计,TOP4品牌Mini LED库存周转率仅为28天,远低于行业平均的50天,说明产品力与渠道效率双双领先。
当国产阵营高歌猛进时,三星、索尼却集体失速。上半年合计份额仅2.6%,近乎“隐身”,原因有三。
产品策略滞后:三星仍主推QD-OLED,对Mini LED投入不足;索尼虽推出XR系列Mini LED,但定价过高(起步价超1.5万元),且型号稀少,无法覆盖主流市场。
本土化严重不足:外资品牌在内容生态、语音交互、智能家居联动上明显落后。例如,三星Tizen系统在国内应用适配差,索尼安卓TV更新缓慢,缺乏小爱同学、小度等本地AI助手支持。
渠道劣势凸显:三星、索尼依赖传统家电卖场,而国产厂商已构建“线上电商+线下体验店+直播带货”全链路体系。小米之家、海信旗舰店等门店遍布全国,用户可现场体验Mini LED画质优势,转化效率极高。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不再盲目迷信“国际品牌”,而是更看重“真实画质+智能体验+性价比”。在这一标准下,国产Mini LED已全面超越外资竞品。
在四大巨头中,小米的增长最为迅猛。其S Mini LED系列不仅具备千级分区、HDR1000认证、ΔE<1色准等硬指标,更将电视深度融入“人车家全生态”:支持与小米手机、平板无缝投屏;内置小爱同学,可语音控制全屋智能设备;与小米SU7汽车联动,实现车内内容续播。
这种“不只是电视,更是家庭智能中枢”的定位,让小米在年轻用户中极具吸引力。米粉评价:“买小米电视不是为了看节目,而是为了让家真正‘智能’起来。”
320%的暴涨,93.1%的集中度,2.6%的外资份额——这组数据清晰地宣告:中国电视市场已进入“国产主导”的新时代。Mini LED不再是技术噱头,而是主流选择;竞争也不再是画质比拼,而是生态、渠道、价格的综合较量。
当海信、TCL、创维、小米用“集团军”战术彻底掌控市场,三星、索尼若不尽快调整战略,恐怕连“陪跑”的资格都将失去。未来,属于懂中国用户、敢打硬仗的国产厂商。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