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搞出来的这款窄体客机C919,2008年立项,目标直指波音737和空客A320那种级别。早年间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薄,靠进口飞机维持大局,但国家下决心要自主搞大飞机,C919就成了关键一环。

研发过程长达好几年,涉及上千家供应商,零部件多达几十万个,技术门槛高得吓人。2017年5月5日首飞成功,那时候全国上下都兴奋,觉得终于有自己的大飞机了。之后测试机一架接一架下线,总共六架,用来验证各种性能,从高原到高寒地区都飞过,确保安全可靠。

2022年底,第一架生产型C919交付给中国东方航空,标志着进入商业运营阶段。紧接着2023年5月28日,首班商业航班从上海虹桥飞北京,乘客反馈还不错,燃油效率和舒适度都过得去。

到2023年底,订单已经堆积起来,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中国南方航空这些大公司都下了大单,总订单超过1000架,价值破千亿美元。
这订单来得太猛了,原本以为是好事,谁知生产跟不上。2024年交付数量慢慢增加,但年产量也就几十架,远没达到预期。供应商体系复杂,国内的占一部分,国际的更多,尤其是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基本靠进口。

进入2025年,订单总量突破1200架,国内航空公司需求旺盛,还吸引了些海外兴趣,比如东南亚的一些航空企业派人来考察。生产基地在上海浦东,车间流水线加班加点,但产能瓶颈越来越明显。

年初COMAC计划交付30架,后来调整到50架,甚至一度喊出75架的目标,可现实骨感。供应链卡脖子的问题冒头,关键零部件交货延误,国内供应商技术水平虽在提升,但跟国际巨头比还有差距。

首批几架C919交付后,本以为一切顺风顺水,谁知问题接二连三冒出来。2023年下半年,东航的C919开始执飞国内航线,从上海到北京、广州这些热门路线,运营数据还行,安全记录良好。可后续交付跟不上,订单客户开始着急。

2024年交付量勉强增加,但供应链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动机是关键,C919用的是CFM LEAP-1C,由中美合资公司生产,本来合作顺利,但2025年美国出口管制收紧,导致发动机供应中断。GE航空和赛峰集团暂停发货,等待审查,这直接打乱了生产节奏。

供应链瓶颈不光是发动机,航电系统、复合材料这些核心部件也依赖进口。国内供应商虽多,但质量控制和效率还需磨合。有些零部件精度要求高,国内工厂生产后需反复测试,返工率不低。

2025年1月,COMAC调整交付计划,从30架提到50架,又到75架,可实际执行中不断下调。到9月,目标降到25架,这降幅大得惊人。
原因多方面,供应链延误是主因,地缘政治影响加剧,贸易摩擦让进口渠道不稳。国内产能扩张慢,工厂招聘工人、升级设备都需要时间。

首批交付完成后,意想不到的延误发生了。航空公司机队扩张计划受阻,东航本想快速增加C919数量,结果等了好几个月。国航和南航同样,订单下了,却迟迟拿不到飞机。
2025年上半年,仅交付几架,全年累计22架,这跟年初目标差远了。瓶颈层层显现,从零部件采购到装配协调,全链条出问题。

外部因素如关税变动,增加成本,财务压力增大。国内努力替代进口,但技术突破非一日之功。订单积压让客户不满,有些航空公司转向波音或空客下单,以防延误影响运营。
瓶颈不只生产端,认证过程也慢。C919要进国际市场,得拿欧洲航空安全局的证,预计3到6年。国内运营没问题,但出口受限。订单太多加剧了麻烦,本来产能就紧,现在积压更严重。

航空公司表达关切,询问进度,COMAC承诺跟进,但现实制约多。这延误虽棘手,却也逼着中国加速国产化。供应链问题暴露得及时,避免更大风险。
面对瓶颈,中国没坐以待毙,而是加大技术攻关。长江1000A发动机项目是重点,由航空发动机集团研发,从2010年启动,针对C919设计。

2023年装上运-20测试,2025年继续飞行试验,指标逐步优化。推力、燃油效率这些关键参数在实验室反复验证,材料耐高温测试也推进。目标是晚2020年代入服务,取代进口发动机,让C919真正国产化。这引擎成功,将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技术突破不止发动机,航电、材料领域也投入大。研发团队持续优化,风洞实验、模拟计算多管齐下。长江1000A的进展,给C919注入信心。
尽管延误,但测试按计划走,2025年5月报告显示,一切正常。未来装上C919后,航程和效率会更好。中国航空工业通过这项目,积累核心技术,缩小与国际差距。攻坚克难的过程虽苦,却奠定长远基础。

人才培养是另一大块。高校开设航空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些学校培养学生,课程覆盖空气动力学到维护管理。企业与学校合作,实习生进车间学装配。
2025年9月,民航局组织东南亚培训,14天课程讲安全认证、绿色航空,推C919出口。香港国际航空学院扩展课程,涵盖C919维护。

飞行员培训加速,模拟器练习紧急程序。人才缺口大,尤其领军人物,但通过合作逐步填补。GE与COMAC的程序第三期启动,培训领导力和项目管理。
未来前景广阔,C919计划开发变型,如缩短版C919-600,2025年8月获批。伸长版也在规划,增加座位,适应不同需求。生产基地扩建,2025年底产能目标50架,逐步上升。

市场扩展,国内航线增多,还飞香港。海外兴趣升温,东南亚公司考察。面对波音空客竞争,C919靠性价比取胜。国际认证推进,虽需时间,但步伐稳。订单虽多带来麻烦,却刺激进步。中国航空工业借此机会,逐步领跑。C919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