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散千年的“亲兄弟”?匈牙利与中国,相似之处多到让人惊叹

匈牙利和中国很相似?有个去匈牙利旅游的朋友告诉我,匈牙利人黑发黑眼,皮肤带浅黄调,鼻梁不高,脸型扁平,跟典型欧洲人不一样,反而和中国人一样,而且他们吃饭喜欢吃土豆炖牛肉,这在西方很少见,反而和中国北方的饮食习惯差不多。

这让我想起来十九世纪诗人裴多菲在诗里就写过,匈牙利祖先从亚洲长途跋涉到多瑙河,建立家园。他说的亚洲,会不会是中国?

匈牙利和匈奴有关系?

19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诗中那句“祖先从亚洲长途跋涉到多瑙河”,让匈牙利人都笃定自己的祖先来自亚洲。即便到了现代,现任总理也笃定地说:“匈牙利人来自东方,我们的祖先毫无疑问来自亚洲”,这种对东方根源的认同,在欧洲国家中极为罕见。

不过,“来自亚洲”的说法虽无争议,但具体来自亚洲的哪个角落,却成了困扰史学界几百年的谜题。最广为人知的说法,莫过于“匈奴后裔说”。

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早在晚清时期,章太炎在《匈奴始迁欧洲考》、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都对此有过论述,连西方汉学家也曾热衷追捧这一观点。

匈奴作为我国古代北方的“百蛮大国”,并非单一民族,而是由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及混合人种组成的族群联盟,内部语言更是涵盖阿尔泰语系诸语支。公元46年匈奴南北分裂后,南匈奴归附东汉,逐渐融入中原。

有趣的是,公元4世纪的中亚草原突然出现了一支善战的“匈人”政权,他们一路西进,在阿提拉的带领下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帝国,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

正是这层“匈”字关联,让人们自然将匈人与匈奴、进而与匈牙利联系起来。

更关键的是,匈人帝国在5世纪崩溃后,直到9世纪才出现关于匈牙利祖先“马扎尔人”的明确记载,这中间近400年的历史空白,成了“匈奴后裔说”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匈牙利科学院更认可的说法是:马扎尔人的直系祖先来自乌拉尔山脉附近,与芬兰人同属乌拉尔语系乌戈尔语族。但这并不意味着与东方游牧民族毫无关联。

和中国有哪些相似?

先看外貌特征。去过匈牙利的人大多有这样的感受:当地不少人并非典型欧洲人的金发碧眼、高鼻深目,反而有着黑发黑眼、皮肤偏黄、脸型扁平的特征,与中国北方人颇为相似。

虽然经过千年欧洲化进程,匈牙利人仍保留着比周边民族更明显的东亚人种特征,这也成了“东方起源说”最直观的论据之一。

语言方面的相似性更具戏剧性。匈牙利语属乌拉尔语系,与汉语确实没有直接亲缘关系,这一点学术界已有定论。但令人惊叹的是,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遵循“名在前、姓在后”的命名习惯,匈牙利却独树一帜地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与中国完全一致。

比如总理欧尔班・维克托,“欧尔班”是姓,“维克托”是名,这种排序在欧洲堪称“语言孤岛”上的文化特例。更有趣的是,匈牙利语中对父辈的称呼读音近似“阿爸”,与汉语里的“爸爸”发音颇为接近,这种巧合实在让人浮想联翩。

民间习俗与艺术审美上的共鸣,更是把这种“亲缘感”拉满。音乐领域最具代表性:匈牙利民间音乐普遍采用五声音阶,这在以七声音阶为主的欧洲音乐体系中极为罕见。仔细聆听匈牙利民歌《黑维兹的睡莲》,其悠扬婉转的曲调与中国陕北的《兰花花》、内蒙古的《草原之夜》有着惊人的相似。更让人意外的是唢呐这种典型的中国乐器,竟然在匈牙利十分流行。

传统仪式与信仰上的相似性更显深厚。匈牙利先民有崇拜日月的传统,每逢重要节日都会举行祭祀仪式,这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祭天祭日”的习俗如出一辙。

此外,匈牙利的传统剪纸艺术与中国剪纸在图案设计、寓意表达上异曲同工,都偏爱用花鸟、吉祥纹样传递美好祝愿,很难说这只是偶然的文化碰撞。

饮食文化的相似性则最接地气。匈牙利的国菜“古拉什”炖菜,以牛肉、土豆为主要原料,加入红椒粉慢炖而成,口感浓郁醇厚,这不就是中国北方家常的“土豆炖牛肉”的欧洲版本吗?要知道,在以煎、炸、烤为主的西餐体系中,这种炖煮菜肴并不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对农历新年的重视程度在欧洲绝无仅有。每逢春节,布达佩斯街头会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表演随处可见,家庭团聚、吃团圆饭的习俗与中国如出一辙。

友谊相伴“精神兄弟”

1949年10月6日,新中国成立仅6天,匈牙利就宣布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成为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之一。这份“第一时间”的认可,为两国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五十年代堪称中匈关系的“黄金十年”。两国高层互访频繁,1957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匈牙利,与当地领导人深入探讨经济合作与国际形势,这次访问被匈牙利媒体称为“东方朋友的深情到访”。

八十年代,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匈牙利成了中国学习借鉴的重要对象。当时匈牙利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中国先后派出多批代表团赴匈考察工厂、农场和市场,学习其在企业管理、商品流通等领域的创新做法。

匈牙利的“经济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接连举办,不少匈牙利专家来华授课,为中国的改革实践提供了宝贵参考。这种“双向学习”的模式,在国家间交往中并不多见,也彰显了两国关系的务实底色。

进入21世纪,中匈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匈牙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也是中东欧地区首个设立人民币清算中心的国家。

2017年,中匈共建的“匈塞铁路”正式开工,这条铁路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是中国铁路技术和标准进入欧洲的标志性项目。

在国际舞台上,匈牙利始终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匈牙利多次仗义执言,反对欧盟出台的不合理对华政策,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从草原迁徙的千年传说,到文化习俗的惊人相似,再到现代合作的紧密无间,匈牙利与中国的“亲缘故事”还在继续。或许正如史学界所言,两国未必有直接的血缘传承,但那份跨越欧亚大陆的文化共鸣、那份历经岁月沉淀的深厚友谊,早已让彼此成为超越地域的“精神兄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历史   中国   匈牙利   亲兄弟   千年   匈奴   欧洲   亚洲   匈牙利人   祖先   乌拉尔   匈牙利语   布达佩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