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很羡慕这样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很会说漂亮话
人缘很好、很会社交
甚至你一度感慨
“自己怎么就学不会呢?”
但慢慢你会发现
TA们表面看起来
做什么都游刃有余
但其实活得很心累
没有别人想象得那么成功
反而是那些
“不执着于人情世故”的人
长大后却活得越来越自在
所以
真正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人
从来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历圆滑而留天真
性格简单的人
尽量不要沉迷于人情世故
其实
家庭环境是一个人
最早的社交圈
一个人单纯的性格
往往植根于早期的成长土壤
尤其是在以下2种家庭环境里成长的人:
1、主动顺从:认知停留在“顺从=安全感”
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
父母大多以老实本分
作为处事原则
从小教导你要乖、要听话
习得顺从的生存之道
于是
长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等你进入了社会
这个大家庭之后
当外面的人向你发起“试探”
你就会很自然地服从
2、被动顺从:经常被否定,产生“习得性无助”
经常被否定、打压的人
容易养成“被动生存”的惯性
面对人际关系的冲突
会本能习惯性地退让
或机械地完成他人的意愿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
你可能已经产生“认知失调”
误以为人情世故就是
一味地讨好别人、压抑自己
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矮化”
如果你性格一直很简单纯粹
一旦你研究的人情世故越多
你就越会觉得自己有一种
“脚不着地”的不踏实感
因为深陷人情世故泥潭的人
习惯了在关系中
创造出一个“人格面具”
来迎合他人的期待
这其实是一场巨大的心理消耗
第一
持续内耗会磨灭我们的生命力
压抑的情绪从来不会消失
只会越积越多
最后以更可怕的方式爆发
“懂人情世故”往往意味着
压抑真实感受
而这恰恰是一个人
丧失人格活力的体现
一旦深陷人情的内耗
就会抑制生命力的释放
一个人懂得远离人情世故
就是远离内耗
第二
习惯戴上“假自我”的面具
会失去“真自我”
很多人会发现
自己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对身边的人没有感情
只有想获得的利益
这些角色看起来完美
但拼在一起却
不是真实的、完整的自己
为了不被批评、赢得认可
我们不再问“自己想要什么”
只会问“别人希望我做什么”
真实的自我逐渐消失
第三
关系经不起考验
容易吸引到错误的人
基于单薄的人情世故
建立的情感连接
终究是脆弱的
你吸引来的
多半是那些只想索取
不懂得尊重边界的人
而当你索性真诚地做自己
收获的反而是
体验好的
甚至能很好地滋养你的关系
其实
社会化程度不高的人
不等于融入不了社会
而是不再追求做
主流社会的“正常人”
单纯本是一种
极为珍贵的天赋
很多单纯的人
总是在最大限度内
不被人情所裹挟
自由地做自己
如果你也常常为人情世故所累
可以从以下3点开始
专注做自己:
第一
接纳并承认自己
不够圆滑和精明
看见自己的需要
多观察和尊重自己的感受
多一点自我意愿的表达空间
主动觉察
“自己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是否舒服”
代替思考
“这么做别人是否喜欢我”
第二
培养自己的“自然感”
无需刻意变得“世故”
好的社会化
不是把自己“捏”成社会
所需要的形状
而是找到让自我
与外界相处最舒服的方式
第三
保护好自己的能量场
建立真正滋养自己的
平等关系
主动筛选人际关系
理解真正的“人情”
珍惜那些能与你
深度对话的关系
每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
过度沉浸在无效的社交中
会让人看不到
真正值得投入的高质量关系
而当你一直保持
本真、简单、纯粹
周围的人就会调整
对待你的方式
你就越能留住那些
真正珍惜你
与你同频的人
获得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来源 | 壹心理
本文部分图片或来自于网络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