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丑萌玩偶:“不完美一代”的情感陪伴
美国精奢商业观察网站10月18日刊登题为《“丑萌”走红:照见“不完美一代”的情感共鸣》的文章,作者为阿什利·杜达列诺克。文章编译如下:
在上海新天地,一位市场主管正端详着一款“拉布布”(Labubu)玩偶。这款玩偶长着九颗尖牙,表情调皮搞怪,完全打破了常规设计,她加入了环绕街区的长队。这一幕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的热情,更标志着中国正在拥抱“丑萌”美学,这场美学革命正在重塑玩具、时尚、家居用品等行业。
以泡泡玛特的拉布布为代表的丑萌潮流已席卷多个行业,挑战着人们对“美”与“吸引力”的传统认知。但这一文化现象究竟是一场持久变革,还是短暂潮流?
与传统萌系角色的大眼睛、柔和轮廓、清新色系不同,丑萌风格刻意颠覆这些特征。拉布布的九颗尖牙、尖耳朵和顽皮表情,构成了设计师口中的“认知反差”,让这个形象既有吸引力,又带着一丝令人不安。
丑萌风格的走红,源于大众审美转变与创意创新的双重推动,更反映出传统萌系风格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深层心理需求。
丑萌风格主要依托三种重要的情感需求。首先,为社会提供情绪出口。这类接纳“缺陷”与“不完美”的产品,让消费者获得“允许自己不完美”的心理认同。对于承受着社会期望压力的人群来说,这是一种颠覆性的销售策略。其次,成为社交货币。丑萌产品能催生话题、引发传播,这是传统萌系角色难以企及的。第三,反抗算法美学,挑战在社交媒体上占据主流的同质化审美标准。
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十分复杂:看到可爱之物会让人体释放缓解压力的激素,而丑萌风格更进一步——它让“脆弱感”与“情绪复杂性”获得普遍接纳。对于中国千禧一代与Z世代而言,这些形象成为不苛求完美的情感陪伴。
泡泡玛特对丑萌风格的运用,是将情感需求系统性商业化的典型案例。该公司采用“算法式”商业模式,通过实时数据捕捉文化热点,并迅速放大其影响力。
拉布布是这一策略最成功的代表。2025年上半年,拉布布创造了48.1亿元人民币营收,占泡泡玛特总营收的34.7%,同比增长668%。泡泡玛特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年内涨幅超200%,市值甚至超过了日本巨头三丽鸥。
麦肯锡咨询公司202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中国消费者将“情感满足”置于“身份象征”之上:这与以前人们追求传统奢侈品标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年轻人能在提供无条件慰藉的玩具中找到情感避风港。行业研究显示,中国年轻人每月平均在“情感消费”上支出949元人民币,约18.1%的人每月愿意花费2000元以上满足情感需求。
然而,当关于拉布布的狂热回归冷静,丑萌现象将面临关键考验:基于“不完美”的情感商业能否支撑起数十亿美元的估值?还是说,它是又一个会破裂的投机泡沫?
答案可能取决于品牌能否突破“新奇感”的局限,与消费者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系。
丑萌玩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允许自己不完美、脆弱,接纳情绪的复杂性。这种心理需求能否支撑起一个商业帝国尚不确定,但文化潮流转向“真情实感”的趋势,似乎已不可逆转。
丑萌热潮或许会降温,但“接纳不完美而非掩盖不完美”的心理需求,才刚刚开始重塑消费文化。(编译/王栋栋)
责任编辑:小云
(参考消息)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