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西奇公司,这家乌克兰的企业从苏联时代就牛气冲天,主要生产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在全球都排得上号。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这块的遗产,公司继续干着老本行,向各国出口发动机。中国从2015年左右开始跟他们接触,因为航空动力系统一直是咱们发展的短板,需要引进些先进技术来补齐。
起初合作挺顺利的,北京天骄航空和北京信威集团这些企业陆续投资,2016年就买了部分股份,还计划进一步控股。到了2017年,双方甚至在重庆成立了合资公司,引进乌克兰专家和技术,投资规模逐步扩大。
咱们的企业家们看中了马达西奇的涡扇发动机和涡喷技术,这些东西对提升国产飞机性能有大帮助。投资金额累计起来,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包括技术转让费、设备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
可好景不长,美国那边开始横插一杠子。从2017年起,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顾问就多次向乌克兰施压,说什么不能让中国拿到这些军工技术,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
2019年,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亲自跑去基辅,敦促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审查交易。乌克兰政府本来经济就吃紧,依赖西方援助,只能听话。结果,2020年收购计划被拖延,审查没完没了。
2021年1月底,乌克兰直接对咱们的涉事企业实施制裁,冻结资产。紧接着,3月11日,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宣布将马达西奇国有化,理由是国家安全需要。
公司股份被强制收回,私人投资全泡汤了。这一步棋,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是明摆着的,他们黑名单上还加了咱们的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乌克兰这么干,表面上是维护自身利益,其实是屈从于外部压力,导致咱们的投资直接损失至少35亿美元,加上后续的法律费用和机会成本,轻松超过45亿。
这事让咱们气不打一处来,本来是正当的商业合作,却被政治化了。美国老是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干涉别国经济事务,这不是霸权主义是什么?咱们的企业只好转向国际仲裁,2021年12月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案子到现在还在拉锯,乌克兰那边战乱不断,赔偿遥遥无期。
俄乌冲突爆发后,马达西奇公司成了战场上的靶子。2022年2月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扎波罗热地区很快就成了前线。马达西奇工厂位于那里,是乌克兰军工的重要支柱,生产直升机和飞机发动机。俄罗斯自然不会放过,早早就把工厂列为打击目标。
第一次重大打击在2022年8月28日,俄罗斯用高精度导弹击中了工厂的维修车间,破坏了部分生产设施。后续零星攻击不断,2023年8月6日又来一波,瞄准发动机生产区。工厂虽有防空系统,但面对密集导弹雨,防不胜防。进入2025年,冲突升级,特朗普上台后承诺调整政策,但俄罗斯没闲着。
1月8日那天,俄罗斯空军发射了多枚Kh-101巡航导弹和引导炸弹,直奔扎波罗热工业区。导弹精准命中马达西奇的主行政楼和生产车间,造成至少13人死亡,120多人受伤。乌克兰官方确认,工厂关键设备损毁严重,生产中断。俄罗斯国防部声称,这是针对乌克兰军工能力的精确打击,削弱其供应链。
紧接着,1月27日,俄罗斯又用伊斯坎德尔导弹袭击了工厂的65号车间,进一步摧毁剩余产能。8月30日,大规模空袭波及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马达西奇再次中招,与附近的乌克兰南方机械制造厂一同遭殃。俄罗斯的理由很简单,马达西奇曾是他们的主要供应商,2014年后中断合作,转向西方,现在成了威胁。
从咱们角度看,这炮弹下去,确实有点雪耻的味道。美国之前费尽心思阻挡咱们收购,就是怕技术落到咱们手里。现在工厂被炸成废墟,美国的算盘也落空了,乌克兰没法再利用这些资产讨好西方。
俄罗斯这一手,等于是间接帮咱们出了口恶气,破坏了美国的布局。但话说回来,这雪耻只是表面文章,实际损失全落到咱们头上。工厂国有化后,投资责任在乌克兰,但战火一烧,一切化为乌有。
俄罗斯的打击频率在2025年明显增加,可能是回应乌克兰的新导弹开发,比如“火烈鸟”系统。工厂被毁,乌克兰军工体系重创,无法快速恢复。
俄罗斯控制了扎波罗热部分区域,继续施压。这场冲突的逻辑在于,军工设施成了战略要地,谁控制谁占优。但对咱们来说,这炮弹虽炸了美国的如意算盘,却也炸飞了咱们的真金白银。
工厂被毁后,马达西奇的产能几乎归零,乌克兰政府评估损失巨大,需要数年重建。咱们的投资呢?从2015年到2021年,累计注入资金包括股权收购、技术合作和合资建厂,保守估计35亿美元。
加上仲裁中的间接损失,如研发延误和市场机会流失,总额轻松达到50亿。这笔钱不是小数目,对企业来说是沉重打击。
仲裁案还在进行,2021年起咱们的企业向国际法庭索赔45亿,乌克兰辩称是国家安全需要。但战乱中,执行力有限,赔偿款拖拖拉拉。乌克兰经济本就依赖援助,现在工厂废了,财政更紧张。俄罗斯控制区扩大,工厂剩余设备被转移或销毁,重建遥遥无期。
长远看,这事逼着咱们加速航空自主化。以前依赖引进,现在转向国产涡扇发动机研发,实验室和企业加大投入,进展虽慢但稳扎稳打。地缘冲突暴露了跨国投资的风险,以后选伙伴得更谨慎。俄罗斯的打击虽让美国吃瘪,但也提醒咱们,大国博弈中,小国企业往往成炮灰。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