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关于“日本大学生队掀翻意甲劲旅佛罗伦萨”的消息在球迷群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说,这场比赛属于“爆冷”,也有人评论这场比赛是“奇迹”,毕竟大学生球队与身价2.8亿欧元的职业球队本就不该被放在同一个维度评价。但这场比赛也同样把一个很现实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再次摆上台面——足球场上“11 个人的强大”背后,需要的是一片深不可测的足球“蓄水池”。
事实上,不论是佛罗伦萨的“门神”德赫亚在球门线前做出7次扑救,还是“神锋”哲科面对一群大学生的跑位无计可施,佛罗伦萨队的球员和所有在网上惊叹的球迷都应该意识到,在这样一支只被关注到“大学生球队”这一个标签的对手背后,是一个国家用数十年时间培育出的“常态力量”。爆冷赢得比赛或许是偶然,但能够在比赛中成长学习,甚至与理论上拥有碾压自己实力的对手来回拉扯,这就绝非是一支“黑马”能够做到的。
这场胜利的主角,不是天价球星,而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大学生:筑波大学的门将佐藤瑠星、早稻田大学的中场山市秀翔、日本体育大学的前锋篠田大辉……他们的成长轨迹,恰是日本足球人口基础的缩影。从小学到高中,日本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完备,高中联赛决赛上座率堪比职业赛事;进入大学,联赛强度已接近职业水准,中央大学的常藤奏能在踢意甲劲旅前一天赶完学期论文,这种“学业与训练并行”的状态,恰恰说明足球已融入年轻人的日常。
更关键的是,日本足协用真金白银筑牢了“蓄水池”的堤坝:每年2.3亿日元专项投入大学足球,其中40%用于海外拉练,让学生球员能像职业队一样分析对手录像、配备专业教练团队。当足球不再是少数人的“精英游戏”,而是无数学生放学后的常规选择,当从校园到职业的通道畅通无阻,日本足球已经用三笘薰、上田绮世等从大学联赛走出的球员证明,日本足球“蓄水池”的水位已然逐年抬高。
在大多数普通球迷眼里,看到的是场上11个人在追逐胜负。但足球发展有其内在逻辑,若只将目光聚焦于“11 人名单”的短期优化,则很容易忽视更根本的土壤培育。当参与人口基数不足,青训体系便成了无源之水,即便偶尔出现天赋少年,也可能因缺乏持续成长的生态而后劲不足。日本大学生在意大利创造奇迹的同时,也用数据证明,当一支临时组建的大学生队,能在跑动距离上比意甲球队主力多出3公里,在关键传球上以12比9领先时,背后是需要成千上万在校园球场奔跑的身影去全力托举的。
足球从来不是孤勇者的游戏。当一个国家的足球场上,既有职业联赛的星光熠熠,也有校园球场的人声鼎沸,既有孩子抱着足球奔向操场的身影,也有大学生在论文与训练间从容切换的底气,那么,在那片“蓄水池”里,自然会培育出撼动强者的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夕寅
校对 朱亚萍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