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的退赛,启示不止于三点

□陈得之 (湖南工业大学)

9月29日,据中国新闻网消息,在与捷克名将诺斯科娃的比赛中,郑钦文决胜盘因伤退赛,无缘十六强。这一决定,让部分网友质疑其“缺乏拼搏精神”,却也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当代全民运动热潮中,健康与成绩的本末关系。

郑钦文的退赛,绝非孤例。从刘翔的跟腱断裂到姚明的应力性骨折,从罗纳尔多的膝盖重伤到莎拉波娃的肩肘损伤——伤病,始终是运动员职业生涯中最无情的对手。有机构数据统计,约90%的职业运动员在生涯中至少经历一次运动损伤,其中20%的人甚至因此提前退役。

然而,郑钦文的抉择,恰恰反映出一种更为成熟的运动价值观:在拼搏与健康之间,有时候“停下来”比“拼下去”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她的退赛,至少为当代全民运动背景下的我们带来三点深刻启示:

运动的目标是“为人而运动”,而非“为运动而人”。郑钦文在赛后坦言,退赛是“出于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考虑”。这句话,值得每一位运动爱好者深思。对大多数人而言,运动的本质是为了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而非超越极限、牺牲健康。选择一项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远比盲目追求高强度、高对抗更有长远意义。全民运动,不该是“铁人竞赛”,而应是“终身陪伴”。

“细水长流”比“坚持不懈”更符合运动科学。长期以来,我们崇尚“轻伤不下火线”的拼搏叙事,却忽略了“会休息”本身就是一种运动智慧。郑钦文在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选择复出,又在疼痛加剧时果断退赛,正是对运动规律的尊重。人体不是永动机,疲劳累积终将导致伤病。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在适当的时候“放放假”,才是可持续的运动之道。

运动健康是身心统一的系统工程。伤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疼痛,更会有心理的创伤。郑钦文坦言,比赛中“脑海里思绪有点多”,这正反映出伤病对运动员的双重影响。对大众而言,运动挫折也可能引发“畏难情绪”,甚至导致长期放弃锻炼。建立健康的运动心理,与锻炼身体同等重要。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运动热潮席卷全国的今天,郑钦文的退赛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运动本质的认知偏差。我们崇拜打封闭针上赛场的英雄主义,却忽略了这种行为的不可复制性;我们追求运动的即时效果,却忽视了其终身价值。

郑钦文说,她选择在中网复出,是因为“每天来看我训练的球迷都太热情了”。这份对球迷的回应,何尝不是对运动本真的回归?运动,终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非生活的全部。

当运动成为全民生活方式,我们更需要建立科学、健康、可持续的运动观。郑钦文的退赛,不是懦弱,而是对运动生涯的珍视;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在健康与成绩之间,在当下与未来之间,郑钦文选择了后者。这一课,不仅属于职业运动员,也属于每一个在运动路上的普通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体育   启示   于三   健康   伤病   全民   运动员   身体   可持续   职业生涯   莎拉   热潮   坦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