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心灵愈站 |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心理专家:不是砸手机而是这3件事→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3日讯 刚上初中时,小宇(化名)成绩稳居班级前十,性格活泼,放学回家会主动分享学校趣事,虽会因玩手机时间与妈妈讨价还价,但能控制时长,总体省心。升初二的暑假起,小宇沉迷手机:早晨躺卧举着手机,对妈妈的呼喊含糊应付,妈妈想拿走手机时会大声吼叫;被带往郊外景区散心,全程抱着手机打游戏。因为玩手机,成绩从班级前十跌至三十多名,还偷偷带手机进学校,上课时在课本下玩。妈妈尝试没收手机、断网、制定奖惩规则甚至砸手机,却都无济于事,小宇对妈妈的打骂无动于衷,回家就摔门,不与妈妈交流。面对小宇的变化,妈妈用尽办法却无法改变现状,满是无奈。

图片与本文无关

纽扣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孙风华老师介入后,对小宇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孩子沉迷手机时,大脑会不断分泌多巴胺,产生“上瘾”的快感。此时若家长继续吼叫、禁止,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强烈反抗,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对抗理论”。即当人感觉自由被强硬剥夺时,会本能反抗以保护自主权,青春期孩子尤其如此,家长越禁止,孩子越要做,并非游戏有多好玩,而是他们觉得“自己在被控制,自己的事能自己做主”。面对“该怎么做,难道放任不管”的疑问,老师指出:“永远骂不醒一个沉迷手机的孩子,要改变的从来不是手机本身,而是孩子的自控力。”孙风华老师建议:

1、用“懂”代替“管”,重建亲子信任

停止指责,提供支持:家长要先克制住想要唠叨和指责孩子玩手机的冲动,不再用负面语言打击孩子。而是通过默默为孩子准备新鲜的水果、可口的点心等实际行动,让孩子在玩游戏时能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怀与善意,而非对立和敌意,从而慢慢消除孩子对家长的抵触心理。

用关心代替命令:当发现孩子玩游戏时间较长时,摒弃生硬的“别玩了”这类命令式话语。换成更温和、更易让孩子接受的表达方式,比如“玩了这么久,肯定累了吧,要不要过来一起吃点东西休息一下?”“一直盯着屏幕对眼睛不好,站起来活动活动,看看远处,让眼睛放松放松好不好?”这样的沟通能减少孩子的逆反情绪,让孩子更愿意听从建议。

借助环境,自然转移注意力:家长可以主动创造一些轻松有趣的场景,巧妙地引导孩子从游戏中脱离出来。比如抱着家里的猫咪走到孩子身边,笑着对他说:“你看猫咪好像想跟你玩呢,要不要过来陪它玩几分钟呀?”通过这种自然的方式,让孩子在不反感的情况下,将注意力从游戏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2、明确底线,共同建立规则

平等沟通:以朋友身份和孩子讨论手机使用,如周一到周五作业写完可玩1.5小时,周末时间可调整但要完成底线任务等。

设定绝对禁止项:包括除约定时间外不偷玩、不带手机进卧室过夜等,违反有明确后果。

稳住心态执行,提高孩子自控力

心态上:降低期待,接受渐进;将反复视为完善规则的过程;相信重复的力量。

执行上:赏罚分明,具体表扬或温和执行后果;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做榜样;管理情绪,避免权力斗争;创造替代性快乐,让孩子发现屏幕外乐趣。

(本文系真实案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育儿   手机   闪电   心灵   心理专家   孩子   妈妈   家长   风华   时间   规则   老师   化名   猫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