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急疯了!5500米深海挖稀土,能躲避中国的制衡吗?

为了躲避中国在稀土方面的制衡,日本这下子急疯了,同志们有没有看新闻?日本准备从海底5500米深处挖掘稀土资源,以此减缓对中国的依赖。

日本海洋开发研究机构的“地球”号钻探船 JAMSTEC

其实自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日本已开始探索稀土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日本着手笼络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商,最典型的合作伙伴是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莱纳斯大有来头,是目前除中国外全球唯一具备大型商业化稀土分离设施的企业。

其在澳大利亚拥有稀土矿,提取成精矿后运往马来西亚工厂加工,日本为该工厂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通过类似供应链调整,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从当年的90%降至约50%,但部分稀土仍高度依赖中国

另一方面,日本开始探索海底稀土资源。这里涉及稀土资源的分布问题。稀土在地壳中的分布比金更广泛,并不特别稀有,但陆地上的分布存在不均衡性。

其一,在250多种已知稀土矿物中,仅约10种具备开采价值,这意味着某地区即便有探明稀土资源,也可能因缺乏加工优势难以开发。

其二,稀土行业存在较高的开发与加工技术壁垒。以马来西亚为例,莱纳斯虽在当地设厂加工澳大利亚矿石,但马来西亚本土的稀土矿藏因技术不足难以自主开发,印度、越南、缅甸等国也面临同样问题。

还有一个易被忽视的关键点:稀土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重稀土的工业价值远超轻稀土,属于用量少但作用大的战略资源。

全球已知陆地矿中,重稀土含量差异显著。美澳矿以轻稀土为主,中国南方矿则富含重稀土,这也导致了市场集中度。因此过去十几年,全球多国(包括中国)都在探索另一潜在稀土资源地:海底

地球形成时,稀土元素(包括钪和钇)广泛分布,海底因覆盖面积大且多属国际海域,开发潜力远超陆地。

2011年,日本中央大学加藤泰浩教授团队分析太平洋海底沉积物时发现:海底2米厚的沉积物中,稀土平均含量与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相当,重稀土含量更是后者的两倍。

稀土中真正具有战略价值(尤其是国防领域)的主要是重稀土。

以永磁体常用的钕铁硼为例,钕属轻稀土(中国北方及澳大利亚、美国的矿均富含),但钕铁硼需添加镝或铽(重稀土)以增强矫顽力、提升性能。

全球重稀土产能主要集中于中国南方,因地质风化等因素形成大量富集,中国由此掌握全球主导权。

日本团队在太平洋的研究不仅确认了轻稀土存在,更发现重稀土含量极高,此后持续探索最终锁定了开发潜力较大的南鸟岛海域(属东京都管辖,距东京直线距离1848公里)。

2018年加藤泰浩团队研究显示:南鸟岛以南约2500平方公里海域内,估算含有约1600万吨稀土氧化物,其中镝和铽分别可供全球使用730年和420年。

这一发现堪称“地理大发现”,南鸟岛1868年被日本发现并占据,1945年被美军占领,1968年归还日本。

事实上,海底稀土分布极广,西太平洋、中印度洋、中东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均发现富稀土沉积物,其中西太平洋矿带稀土含量最高,成为各国争夺焦点。

海底稀土有三大优势:其一,储量大。仅日本南鸟岛矿区估算储量即占陆地已统计储量的1/8,是陆地资源的重要补充。

其二,绿色环保。因成因特殊,海底稀土矿基本不含铀、钍等放射性元素,避免了陆地岩石矿处理时的环保与技术难题。

其三,重稀土富集。南鸟岛矿区重稀土浓度是陆地离子吸附型矿的两倍,占比达30%-50%(部分文献称50%),与中国江西赣州离子吸附型矿相当,因重稀土的战略价值,海底矿成为潜力巨大的探索目标。

但从海底5000-6000米深度开采稀土难度极高:需先抽吸海底淤泥,研发分离技术提取稀土氧化物,再处理回注淤泥;作业平台远离陆地,受气象条件限制大,作业窗口期短。

仅抽吸环节就面临巨大挑战:5000-6000米深度水压达每平方厘米600-800公斤,对挖掘、抽吸设备的耐腐蚀性、材料强度提出极高要求。

2017年日本曾在2470米深度测试泵送系统成功,但5000-6000米级设备仍需突破。为此日本政府拨款60亿日元研发6000米级吸泥管技术。

从2010年至今的15年间,日本不仅摸清了太平洋(尤其是南鸟岛矿区)的资源情况,也同步推进技术研发,计划2026年1月通过深海调查船“地球”号进行5500米深度试采。

若成功,将开启稀土开发新领域。但日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技术问题,还包括环保与政治问题,大规模海底开采可能破坏局部海洋生态平衡。

长期看,日本海底稀土开发或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短期仍困难重重:海底开采技术复杂度远超陆地,产能建设需10-20年周期,涉及资金、审批、市场等多重问题。

中国不仅稀土资源储备可观,更拥有全球最健全的产业链与市场网络

日本虽在稀土萃取及下游产品技术上有一定基础,但本土产能规模远不及中国,尤其在永磁体所需重稀土及永磁体产品领域,中国仍具绝对主导权(前段时间铃木雨燕停产事件可见一斑)。

因此,日本即便实现海底稀土开采,解决了矿物来源问题,仍需建设配套下游产能以规避中国制衡,短期内优势并不明显。

#稀土出口限制##中国稀土##日本##热点##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科技   稀土   日本   深海   中国   海底   陆地   太平洋   永磁   资源   澳大利亚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