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日召开会议,为10月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预热,也为2025年收官冲刺定调。通稿5000余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十五五”开局、全年目标、风险化解的深谋远虑。以下八大看点,一文速览。
- “十五五”定位升级:从“关键窗口”到“全面发力”
会议首次将“十五五”描述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相比“十四五”的“攻坚”,“十五五”更突出“决胜”意味——要在2035年远景目标倒计时的十年里,完成“决定性进展”。 - 形势判断: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双峰值”
“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与“长期向好支撑没变”并存,高层罕见用“双峰值”表述提醒地方:既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产业链重构窗口,也要警惕外部冲击、内部转型阵痛叠加。 - 宏观政策:财政“更积极”、货币“适度宽松”
财政端:加快政府债券发行,资金直达“两重”(重大工程、重大项目)。
货币端:保持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成本继续下行,结构性工具向科创、消费、小微、外贸倾斜。
首次提出“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避免“财政踩油门、货币拉手刹”。 - 内需引擎:从“大宗消费”到“服务消费”
会议将“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单列为扩内需重点,结合近期“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文旅、养老、数字消费有望再迎政策礼包。 - 新质生产力:产业目录或再扩容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这意味着继新能源汽车、光伏之后,AI算力、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或将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清单,配套资金、用地、用能指标加速落地。 - 防风险“三板斧”:
• 城市更新:从“大拆大建”转向“绣花式”微改造,防止新一轮城投债务膨胀。
• 地方债务:首次提出“融资平台出清”,高负债、无现金流的空壳类平台或被加速清算。
• 资本市场:强调“包容性”,科创板、北交所制度型开放或再提速,吸引长线资金入市。 - 民生底线:就业、物价、能源“三稳”
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三大群体就业优先;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价格“合理区间”首次写入政治局文件;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再升级,电煤长协价“天花板”或动态调整。 - 政治保障:政绩观、企业家精神“双轮驱动”
领导干部要“按新发展理念办事”,杜绝“GDP冲动”;企业家要“勇立潮头”,首次在政治局会议层面呼吁“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信心。
结语
从“十四五”收官到“十五五”谋篇,7·30会议既是一次年中“经济体检”,更是一场面向未来十年的动员。政策工具箱已打开,关键看各地如何用好“窗口期”,在不确定性中创造确定性增长。